謝爾登·格拉肖
研究者
謝爾登·李·格拉肖(英語:Sheldon Lee Glashow,1932年12月5日—),生於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謝爾登·格拉肖 Sheldon Glashow | |
---|---|
出生 | 美國布魯克萊恩 (馬薩諸塞州) | 1932年12月5日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康乃爾大學 哈佛大學 |
知名於 | 電弱理論 GIM機制 SU(5)大統一理論 超弦理論的評論 |
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學 |
機構 | 波士頓大學 哈佛大學 |
博士導師 | 朱利安·施溫格 |
生平
1961年,格拉肖引入了短程的中性流(Z0粒子),推廣了由施溫格提出的電弱理論。這個理論的結構為SU(2) × U(1),是現在的電弱理論的基礎。憑藉這個發現,格拉肖和 史蒂文·溫伯格和阿卜杜勒·薩拉姆分享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與詹姆斯·比約肯合作期間,格拉肖在1964年首先提出了粲夸克。1970年他與李爾普羅斯和盧西恩·梅安尼提出了GIM機制,通過引入粲夸克來解釋實驗上FCNC過程的壓低,並且解決了理論上由於夸克數與輕子數不相等造成的不可重整的問題。1974年粲夸克被發現,證實了這一機制。
1974年,格拉肖和哈沃德·喬吉提出了第一個大統一理論。他們發現了把標準模型中所有的規範作用力統一到SU(5)群的方法,並且能夠在合理的假設下定量給出耦合常數跑動的一般模式。這個理論同時還預言了質子的衰變,認為質子的壽命大約為1030年[1],而超級神岡探測器得到的質子壽命的下限為1031~1032年,所以這個理論已經被排除了。但是一些理論家修改了這個模型,使得質子的壽命更長。儘管如此,這個模型是第一個大統一理論,它是後來的大統一工作的基礎。
超弦理論
格拉肖是超弦理論的懷疑者,因為其不能提供實驗可檢驗的預言。他曾經試圖阻止超弦理論家進入哈佛物理系,但是哈佛大學還是接受了超弦理論,於是他選擇了離開。[2]在約十分鐘《弦論這件事》(《優雅的宇宙》第二部分)的採訪中,他認為超弦是一門與物理沒有關係的學科,並且說:「...你可以把它稱為腫瘤...」[3]。
參考資料
- ^ 徐一鴻. 可畏的对称.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227.
- ^ Jim Holt, "Unstrung", The New Yorker, October 2, 2006. [2011-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 ^ "there ain't no experiment that could be done nor is there any observation that could be made that would say, `You guys are wrong.' The theory is safe, permanently safe." He also said, "Is this a theory of Physics or Philosophy? I ask you" NOVA intervie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