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諾貝爾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1]。除經濟學獎外,其他五個獎項都是於1895年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設立,這五個獎項也就都是由諾貝爾基金會進行管理。諾貝爾經濟學獎又名「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2]。每個獎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瑞典學院頒獎文學獎,卡羅琳學院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和平獎[3]。每位獲獎者都將獲得一枚獎牌,一份證書以及不同數額的獎金[2]。1901年,首批諾貝爾獎獲得者拿到了15萬零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相當於2007年12月的773萬1004瑞典克朗。2008年,獲獎者的獎金數額為一千萬瑞典克朗[4]。除和平獎是在奧斯陸頒發外,另外五個獎都是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儀式上頒發,頒獎日期為每年的12月10日,這天是諾貝爾的忌日[5]

歷年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圖表(截止2023年)

截至2024年,諾貝爾獎有910次授予男性,66次授予女性,此外還有28次授予組織[6][7][8]。首位贏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是瑪莉·居禮,她和亨利·貝可勒爾以及自己的丈夫皮耶·居禮一起贏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7][9]。瑪莉·居禮也是唯一一位多次獲獎的女性,她還在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諾貝爾獎女性得主一共是65位。瑪莉·居禮的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禮於193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兩人也是唯一一對獲諾貝爾獎的母女[7]。共有19位女性曾獲諾貝爾和平獎,18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13位曾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8位曾獲諾貝爾化學獎,5位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2009年共有5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獎,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10][11][12][13]

獲獎者

年份 肖像 姓名 國家 獎項 獲獎理由 / 備註
1903   瑪莉·居禮
(與皮耶·居禮亨利·貝克勒爾共享)
波蘭
法國
物理學 他們對亨利·貝克勒爾教授所發現的放射性現象的共同研究。[9]
1905   貝爾塔·馮·蘇特納 奧匈帝國 和平 《放下武器》一書的作者,還對諾貝爾和平獎的設立做出了貢獻。[14][15]
1909   塞爾瑪·拉格洛夫 瑞典 文學 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像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16]
1911   瑪莉·居禮 波蘭
法國
化學 發現、分離及其研究。[17]
1926   格拉齊亞·黛萊達 意大利 文學 她由理想主義所激發的作品,以渾柔的透徹描繪了她所生長的島嶼上的生活;在洞察人類一般問題上,表現的深度與憐憫。[18]
1928   西格麗德·溫塞特 挪威 文學 主要由於她對中世紀北國生活之有力描繪。[19]
1931   簡·亞當斯
(與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共享)
美國 和平 獎勵她在社會改革上所做的工作以及擔任國際婦女爭取和平與自由聯盟英語Women's International League for Peace and Freedom領袖所做出的貢獻。[14][20]
1935   伊倫·約里奧-居禮
(與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禮共享)
法國 化學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21]
1938   賽珍珠 美國 文學 對於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傑作。[22]
1945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智利 文學 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徵。[23]
1946   艾蜜莉·格林·鮑爾奇
(與約翰·穆德共享)
美國 和平 前歷史和社會學教授,國際婦女爭取和平與自由聯盟名譽國際總會長。[24]
1947   格蒂·科里
(與卡爾·斐迪南·科里貝爾納多·奧賽共享)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糖原的催化轉化原因。[25]
1963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與約翰內斯·延森尤金·維格納共享)
美國 物理學 發現原子核的殼層結構。[26]
1964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英國 化學 通過X射線晶體學上確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27]
1966   內莉·薩克斯
(與薩繆爾·阿格農共享)
瑞典 文學 她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闡述了以色列的命運。[28]
1976   貝蒂·威廉斯 英國 和平 北愛爾蘭和平運動(之後更名為和平人士社團)的創始人。[29]
1976   梅里德·科里根 英國 和平
1977   羅莎琳·薩斯曼·雅洛
(與羅歇·吉耶曼安德魯·沙利共享)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研發肽類激素放射免疫分析[30]
1979   德蘭修女 印度 和平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創始人。[31]
1982   阿爾娃·米達爾
(與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共享)
瑞典 和平 表彰他們在聯合國裁軍協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都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同。[32][33][34]
1983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移動遺傳因子[35]
1986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與斯坦利·科恩共享)
意大利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生長因子[36]
1988   格特魯德·B·埃利恩
(與詹姆士·布拉克喬治·希青斯共享)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藥物治療之重要定律。[37]
1991   內丁·戈迪默 南非 文學 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38]
1991   昂山素姬 緬甸 和平 表彰她為爭取民主和人權做出的非暴力抗爭。[39]
1992   麗格伯塔·孟珠 危地馬拉 和平 表彰她在尊重土著人民權利的基礎上為促進社會正義和民族文化和解所做的努力。[40]
1993   托妮·莫里森 美國 文學 作品想像力豐富,富有詩意,賦予美國現實情況的重要層面以生機。[41]
1995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與愛德華·B·路易斯艾瑞克·威斯喬斯共享)
德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早期胚胎發育的遺傳控制。[42]
1996   維斯拉瓦·辛波絲卡 波蘭 文學 在詩歌藝術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背後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43]
1997   茱蒂·威廉斯
(與國際反地雷組織共享)
美國 和平 表彰他們在禁止和清除殺傷人員地雷上所做出的努力。[44]
2003   希林·伊巴迪 伊朗 和平 表彰她為民主和人權做出的努力。她還特別關注於婦女和兒童權利的鬥爭。[45]
2004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奧地利 文學 以超凡的語言以及在小說中表現出的音樂動感,展示了社會上荒謬的事情。[46]
2004   旺加里·馬塔伊 肯雅 和平 表彰她在可持續發展、民主與和平領域做出的貢獻。[47]
2004   琳達·巴克
(與理察·阿克塞爾共享)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嗅覺受器嗅覺系統組織。[48]
2007   多麗絲·萊辛 英國 文學 一位具女性經驗的史詩作家,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49]
2008   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
(與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呂克·蒙塔尼耶共享)
法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50]
2009   伊利沙伯·布雷克本
(與卡蘿·格萊德傑克·索史塔克共享)
澳大利亞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端粒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10]
2009   卡蘿·格萊德
(與伊利沙伯·布雷克本傑克·索史塔克共享)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10]
2009   荷塔·慕勒 德國
羅馬尼亞
文學 以詩的凝鍊,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11]
2009   艾妲·尤納特
(與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湯馬斯·史塔茲共享)
以色列 化學 核糖體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研究。[12]
2009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與奧利弗·威廉姆森共享)
美國 經濟學 對經濟治理尤其是公共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13]
2011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 利比里亞 和平 表彰他們為女性安全以及女性全面參與和平建設工作權利所做的非暴力鬥爭。[51]
2011   萊伊曼·古博薇 利比里亞 和平
2011   塔瓦庫·卡曼 也門 和平
2013   艾莉絲·孟洛 加拿大 文學 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52][53]
2014   邁-布里特·莫澤
(與約翰·奧基夫愛德華·莫澤共享)
挪威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54]
2014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與凱拉西·薩提亞提共享)
巴基斯坦 和平 為對抗兒童和少年所受壓迫以及爭取所有兒童受教育權而奮鬥。[55]
2015

 

屠呦呦
(與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共享)
中華人民共和國 生理學或醫學 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56][57]
2015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白俄羅斯 文學 她那複述寫作法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英勇樹立了一座紀念碑。[58]
2018

 

唐娜·斯特里克蘭
(與阿瑟·阿什金熱拉爾·穆魯共享)
加拿大 物理學 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59]
2018

 

弗朗西斯·阿諾德
(與格雷格·溫特喬治·史密斯共享)
美國 化學 設計出酶的直接演化英語Directed evolution[60]
2018

 

納迪亞·穆拉德
(與德尼·慕克維格共享)
伊拉克 和平 他們致力結束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使用性暴力作武器。[61]
2018

 

奧爾嘉·朵卡萩 波蘭 文學 在敘事想像上充滿百科全書般的熱情,代表着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62]
2019

 

艾絲特·杜芙若
(與阿巴希·巴納吉麥可·克雷默共享)
法國
美國
經濟學 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63]
2020

 

安德烈婭·蓋茲
(與羅傑·彭羅斯賴因哈德·根策爾共享)
美國 物理學 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64]
2020

 

珍妮弗·道德納
(與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共享)
美國 化學獎 開發出一種用於基因編輯技術方法[65]
2020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
(與珍妮弗·道德納共享)
法國 化學獎 開發出一種用於基因編輯技術方法 [65]
2020

 

路易絲·格呂克 美國 文學獎 以帶有樸素美感、準確無疑的詩歌語言將個人的存在普遍化[66]
2021

 

瑪麗亞·雷薩
(與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共享)
菲律賓 和平獎 表彰他們為維護民主與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言論自由所做的努力[67]
2022

 

卡羅琳·貝爾托西
(與莫滕·梅爾達爾卡爾·巴里·沙普利斯共享)
美國 化學獎 點擊化學生物正交化學取得的成就[68]
2022

 

安妮·艾諾 法國 文學獎 勇敢、冷靜而敏銳地揭露了個體記憶的起源、隔閡與集體壓抑[69]
2023

 

考里科·卡塔林
(與德魯·韋斯曼共享)
匈牙利
美國
生理學或醫學 對使開發針對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成為可能的核苷修飾方面的發現[70]
2023

 

安妮·呂利耶
(與皮耶·阿戈斯蒂尼費倫茨·克勞斯共享)
法國 物理學 在有關產生原秒光脈衝英語Attosecond physics來研究物質中之電動力的實驗法[71]
2023

 

納爾吉斯·穆罕默迪 伊朗 和平 表彰其為受壓迫的伊朗女性而戰,為促進所有人的人權及自由而戰[72]
2023

 

克勞迪婭·戈爾丁 美國 經濟學 表彰其增進我們對女性勞動力市場成果的理解[73]
2024   韓江 韓國 文學 她的散文充滿詩意,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74]

參見

參考文獻

全文
特定
  1. ^ Alfred Nobel – The Man Behind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5). 
  2. ^ 2.0 2.1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3. ^ The Nobel Prize Awarders. Nobel Foundation.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4. ^ The Nobel Prize Amount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9). 
  5. ^ The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ie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31). 
  6. ^ Nobel Laureates Facts.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7. ^ 7.0 7.1 7.2 Nobel Laureates Facts - Women.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8. ^ Nobel Laureates Facts - Organizations.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9. ^ 9.0 9.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services they have rendered by their joint researches on the radiation phenomena discovered by Professor Henri Becquerel. 
  10. ^ 10.0 10.1 10.2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0). 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11. ^ 11.0 11.1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0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who,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oetry and the frankness of prose, depicts the landscape of the dispossessed. 
  12. ^ 12.0 12.1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for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ibosome. 
  13. ^ 13.0 13.1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for her analysi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especially the commons. 
  14. ^ 14.0 14.1 Lundestad, Geir.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01–2000. Nobel Foundation. 2001-03-15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6). 
  15. ^ Nobel Peace Prize 1905.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16.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0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in appreciation of the lofty idealism, vivid imagination and spiritual perception that characterize her writings. 
  17.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11.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7). in recognition of her services to the advancement of chemistry by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radium and polonium, by the isolation of radium and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compounds of this remarkable element. 
  18.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2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or her idealistically inspired writings which with plastic clarity picture the life on her native island and with depth and sympathy deal with human problems in general. 
  19.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28.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principally for her powerful descriptions of Northern lif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20. ^ Nobel Peace Prize 1931.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1.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35.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synthesis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 
  22.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38.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 
  23.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45.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for her lyric poetry which, inspired by powerful emotions, has made her name a symbol of the idealistic aspirations of the entire Latin American world. 
  24. ^ Nobel Peace Prize 194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5.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7.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ourse of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glycogen. 
  26.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6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nuclear shell structure. 
  27.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64.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for her determinations by X-ray techniques of the structures of important biochemical substances. 
  28.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6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for her outstanding lyrical and dramatic writing, which interprets Israel's destiny with touching strength. 
  29. ^ Nobel Peace Prize 197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30.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7.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3).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immunoassays of peptide hormones. 
  31. ^ Nobel Peace Prize 1979.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32. ^ Biografie Alva Myrdal. 50 Klassiker der Soziologie, Universitat Graz.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33. ^ Nobel Peace Prize 1982.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34. ^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2–Presentation Speech.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35.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9). for her discovery of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36.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growth factors. 
  37.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8.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important principles for drug treatment. 
  38.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91.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who through her magnificent epic writing has - in the words of Alfred Nobel - been of very great benefit to humanity. 
  39. ^ Nobel Peace Prize 1991.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for her non-violent struggle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40. ^ Nobel Peace Prize 1992.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in recognition of her work for social justice and ethno-cultural reconciliation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41.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9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who in novels characterized by visionary force and poetic import, gives life t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American reality. 
  42.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5.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genetic control of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43.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96.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for poetry that with ironic precision allows the historical and biological context to come to light in fragments of human reality. 
  44. ^ Nobel Peace Prize 1997.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for their work for the banning and clearing of anti-personnel mines. 
  45. ^ Nobel Peace Prize 200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for her efforts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She has focused especially on the struggle for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46.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04.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for her musical flow of voices and counter-voices in novels and plays that with extraordinary linguistic zeal reveal the absurdity of society's clichés and their subjugating power. 
  47. ^ Nobel Peace Prize 2004.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for her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mocracy and peace. 
  48.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4.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odorant recep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olfactory system. 
  49.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07.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that epicist of the female experience, who with scepticism, fire and visionary power has subjected a divided civilisation to scrutiny. 
  50.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8.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for their discover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51. ^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1.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for their non-violent struggle for the safety of women and for women’s rights to full participation in peace-building work. 
  52.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3. Nobel Foundation. [2014-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8). 
  53.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3 (PDF).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12). 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 
  54.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4. Nobel Foundation.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55. ^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2014. Nobel Foundation.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56.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 (PDF). Nobel Foundation. [2015-10-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05). 
  57. ^ 劉仲華; 商璐.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人民網. 2015-10-06 [202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8). 
  58.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5. Nobel Foundation.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1). 
  59.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8. Nobel Foundation. [2018-10-02]. 
  60. ^ Press 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1. ^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2018. Nobel Foundation.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62.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8. Nobel Foundation.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63. ^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3名经济学家获奖. 中國新聞網. [201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4). 
  64.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0. Nobel Foundation. [202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6). 
  65. ^ 65.0 65.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 Nobel Foundation. [202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7). 
  66.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20. Nobel Foundation. [2020-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67. ^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2021. Nobel Foundation.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8). 
  68.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2. Nobelprize.org.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69.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22. NobelPrize.org. [6 Octo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6) (美國英語). 
  70.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3. Nobel Foundation. [2023-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2). 
  71.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3. Nobel Foundation. [2023-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72. ^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3. Nobel Foundation. 2023-10-06 [202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73.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23. NobelPrize.org. 2022-10-09 [2022-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74.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24. NobelPrize.org. [10 October 2024] (美國英語). 

擴充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