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羅八景

諸羅八景諸羅六景原是清朝志書中選出的嘉義勝景,名單經過數度更迭。1995年,透過票選選出目前的諸羅八景為:蘭潭嘉義市文化中心嘉義公園阿里山火車嘉義植物園、蘭潭後山公園、彌陀寺文化路夜市[1][2]

清治時期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克明鄭,將明鄭版圖納入清帝國版圖後,一開始在臺灣南部沿海平原一帶設有一府三縣,府有府八景、縣有縣六景[3]。根據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周鍾瑄、陳夢林所著的《諸羅縣志》記載,諸羅縣六景為:玉山雲淨、檨圃風清、北香秋荷、水沙浮嶼、雞籠積雪、龍目甘泉[4]

1742年(乾隆七年),劉良璧主修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則較六景少了「雞籠積雪」,多了「梅坑月霽、月嶺曉翠、牛溪晚嵐」三項,成為八景。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由衛克堉選定「玉山雪淨、蘭井泉甘、羨圃風清、北香秋荷、南浦春草、梅坑月霽、月嶺曉翠、牛溪晚嵐」為諸羅八景。[5]:49[6]:17

另外亦有古八景「北湖荷香、南浦草青、萬山倒影、月嶺曉翠、蘭井泉甘、檨園風晴、梅坑月霽、虞溪晚渡」的說法。[6]:17

上述諸景中,真正在今嘉義市境的有「蘭井泉甘、羨圃風清、北香秋荷、南浦春草、萬山倒影」[5]:44、48-49

  • 蘭井泉甘即今紅毛井,位於蘭井裏蘭井街旁,相傳為荷蘭人開鑿,已被市府立碑加以保存。
  • 羨圃風清指今文昌里雙忠廟旁中正路、忠孝路一帶,原為大片芒果園,現已半棵不存。
  • 北香秋荷為北香湖湖景,湖址約在今埤子頭、台斗坑之間,到2002年時北香湖已完全消失,故市府2009年在舊址辦理「北香湖再現工程」,依1945年的舊樣貌打造,今為北香湖公園。
  • 南浦春草在今朝陽街、民國路交會處附近,原為一片草原,今已全是建築物。
  • 萬山倒影指東門龍王廟前的「萬山倒影池」,約在今公明路、和平路、共和路、中山路之間,日治後期即已不存,今全為街坊。[5]:44-49[6]:18-19

民國時期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995年(民國八十四年)分別有兩次選出新的八景[7],名單如下[8]

1948年評定版
蘭潭泛月
蘭潭
檜沼垂綸
(貯木池[註 1]
彌陀曉鐘
彌陀寺
康樂暮鼓
中正公園
 
公園雨霽
嘉義公園
林場風清
嘉義植物園
鷺橋跨浪
白鷺橋[註 2]
橡苑聽鶯
北香湖
 
 
1995票選新八景
蘭潭
嘉義市文化中心
嘉義公園
阿里山小火車
 
   
嘉義植物園
蘭潭後山公園
彌陀寺
文化路夜市
 
 

注解

  1. ^ 位於嘉義市文化中心旁。
  2. ^ 後來改名為軍輝橋。

參考資料

  1. ^ 葉長庚. 嘉義新八景 蘭潭又居首. 聯合報(地方版). 1995-08-21: 14版. 
  2. ^ 廖素慧. 蘭潭風光 嘉義人最愛 票選新八景 高票奪魁. 中國時報. 1995-08-21: 14版. 
  3. ^ 徐麗霞. 〈臺灣清代八景的權力結構與回歸意涵──以「臺灣府八景」為例〉. 《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2010-5: 180 (中文(臺灣)). 
  4. ^ 周鍾瑄、陳夢林. 《諸羅縣志》. 《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717: 18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師嘉瑀. 〈圖繪復原下的嘉義市街生活歷史變遷〉.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7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翁素秋. 〈「嘉義太極八景」繪畫創作論述〉. 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2009-12-15 (中文(臺灣)). 
  7. ^ 吳育臻. 《嘉義市志.卷二.人文地理志》. 嘉義市政府. 2002-12: 178. ISBN 9570125918 (中文(臺灣)). 
  8. ^ 地方文化特色-諸羅八景.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1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