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蠻

南蠻一支

荊蠻,又稱楚蠻,中原人對吳楚越及南方人的總稱。《史記周本紀》:「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另外的說法則為楚國前身,西周初年成為封國。楚國滅亡越國,其地屬於楚國。秦朝滅亡楚國,其地屬於秦國。但秦國諱「楚」,故改名為荊。

商朝九世之亂,國力衰弱。南方荊楚地區(今湖北荊山、江漢流域)一些部族、方國紛紛反叛,不貢商廷,時爾侵擾商境。武丁即位後,重整朝政,加強實力,調集大軍進攻荊楚,以征服他國,消除外患。荊楚地區山林水澤縱橫交錯,路途艱難。武丁指揮商軍,突破荊山(今湖北荊山)險要,攻打夔國,今湖北秭歸)、傭(歸國附近),奪取雩方,又與南方屬國相配合,攻打虎方等,取得重大勝利,獲俘眾多,征服一批部族方國,消除了南方威脅。此戰,促進了各族的融合,鞏固了商朝的大國地位。

《楚世家》:「熊繹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亦即熊繹受封立國之前,楚蠻已存在,而楚國之得名,亦從楚蠻而來。[1]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1. ^ 劉玉堂,尹弘兵. 楚蛮与早期楚文化 (PDF).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2020-07-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