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蘇聯的政府首腦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部長會議的最高負責人,同時是蘇聯政府首腦,1946年前稱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通稱為「蘇聯總理」。蘇聯的首任政府首腦為列寧,他在1922年蘇聯締造條約簽署後就職人民委員會主席。自蘇聯創始至蘇聯解體期間,共有12人曾先後擔任此職務,其中列寧斯大林兩人因自然原因在任內去世,赫魯曉夫因「不流血政變」被強迫退休[1],三人主動請辭(柯西金吉洪諾夫西拉耶夫)。其中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三人在任蘇聯總理時,曾同時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在赫魯曉夫被罷免後,蘇共中央通過決議禁止蘇聯總理兼職蘇共中央總書記。柯西金為工作時間最長的主席,在任超過16年,並且是唯一一位兩屆蘇聯政府內閣領導人,他在1980年退休不久後即去世。西拉耶夫則為工作時間最為短暫的主席,僅為126天(在1991年內)。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Глава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СССР
官邸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任命者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先前職位蘇俄人民委員會主席
設立1922年12月30日
首任弗拉基米爾·列寧
末任伊萬·西拉耶夫
廢止1991年12月25日
後繼職位

歷史

蘇聯部長會議的前身「人民委員會」在1917年9月8日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設立。在1924年蘇聯憲法第38條中指出:委員會的權力、功能與義務是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授予的,中執委同時監督人民委員會工作與立法。人民委員會所頒佈的法令與決定是全聯盟內綁定的[2]。在1946年,人民委員會在加盟共和國和全聯盟兩層級別上同時轉型成為部長會議[3]

1964年,在赫魯曉夫下台後,蘇共中央全國代表大會禁止任何個人同時擔任國家的兩個主要領導職務(指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當時稱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4]。隨後上台的的柯西金作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主管經濟管理方面事務。但當蘇聯1965年經濟改革之後,他的職位實際上被削弱了[5]。在1977年蘇聯憲法中,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成為蘇聯政府首腦,既為行政分支的主管,也是聯盟政府的領導人。蘇聯總理自此成為蘇聯政府部門影響力和認知度最高的職務,直至1990年蘇聯總統確立。蘇聯總理對蘇聯最高蘇維埃負責,在兩屆蘇維埃當中的休會期間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負責[6]。總理的任務是解決全國的行政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司法在內,司法權並不低於最高蘇維埃或主席團的職能。總理負責管理國民經濟,制定五年計劃,並保證社會文化的發展[7]

當1991年初雷日科夫帕夫洛夫所替換後,部長會議被解散並代之以部長內閣,主席身份也隨之被改換為總理。1991年八月政變失敗後,大多數內閣成員支持政變的真相浮出水面,蘇聯部長內閣也遭到解散,並替換為「蘇聯經濟運營管理委員會」,後又更名為「蘇聯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8],其後再次易名為「蘇聯跨國經濟委員會」,簡稱「經濟委員會」。

列表

#
[註 1]
姓名
(生–卒)
任期 選舉 內閣
1 人民委員會主席 (1922–46)
列寧
(1870–1924)[9]
  1922年12月30日 - 1924年1月21日 列寧第一政府第二政府
作為第一任蘇聯總理,領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進行了兩次俄國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0],並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11],又在1922年建立蘇聯[12]
2 阿列克謝·李可夫
(1881–1938)[13]
  1924年2月2日—1930年12月19日 1929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29 李可夫政府
布爾什維克黨內的一名溫和派成員,他與其他溫和派成員在1930年被迫對黨「承認了錯誤」,並因此失去了這一職位,1938年被處決[14]
3 莫洛托夫
(1890–1986)[15]
  1930年12月19日 – 1941年5月6日 1937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37 莫洛托夫政府
他監管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完成了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期間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並在1937–38年實施了大清洗[16]。雖然有巨大的人力消耗[17],莫洛托夫名義上領導下的蘇聯,在工農業科技的採用和廣泛應用出現了巨大的飛躍[18]
4 約瑟夫·斯大林
(1878–1953)[19]
  1941年5月6日 - 1946年3月15日 1946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46 斯大林第一政府
領導國家渡過了蘇德戰爭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並開始了國家的重建階段。他將人民委員會改組並重新命名為部長會議[20]
部長會議主席(1946–1991)
約瑟夫·斯大林
(1878–1953)[19]
  1946年3月15日—1953年3月5日 1950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50 斯大林第二政府
戰後,斯大林在東歐大部建立了共產黨政府,東歐及外蒙古長期處於蘇聯控制,即所謂「鐵幕」下的東方集團[20],與西方世界形成敵對關係,展開冷戰[21]
5 格奧爾基·馬林科夫
(1902–1988)[22]
  1953年3月6日 – 1955年2月8日 1954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54 馬林科夫第一政府第二政府
在斯大林死後接權,但在緊接着的與赫魯曉夫的權力鬥爭中失敗。他繼續擔任總理一職直至赫魯曉夫開始去斯大林化這一過程。根據赫魯曉夫的命令,他被尼古拉·布爾加寧代替[23]
6 尼古拉·布爾加寧
(1895–1975)[24]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1958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58 布爾加寧政府
監管了去斯大林化時期[25]。最初是赫魯曉夫強有力的支持者,但由於他後來開始懷疑部分激進政策,隨後被定性為反黨集團,並最終被赫魯曉夫本人所替代[26]
7 尼基塔·赫魯曉夫
(1894–1971)[22]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4日 1962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62 赫魯曉夫第一政府第二政府
領導國家渡過古巴導彈危機。主持了諸多改革和政策創新,如1961年的金融改革。但他飄忽不定的作風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特權階層將其同時從總理和共產黨第一書記上罷免[25]
8 阿列克謝·柯西金
(1904–1980)[27]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1966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66, 1970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70, 1974英語Soviet legislative election, 1974, 1979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79 柯西金第一政府第五政府
勃列日涅夫尼古拉·波德戈爾內形成三人的集體領導制,被稱為停滯時期[5]。柯西金在其領導時期主導了三次大規模的經濟改革,19651973–74以及1979經濟改革[28]。他在1980年10月退休,並在兩個月後去世[29]
9 尼古拉·吉洪諾夫
(1905–1997)[30]
  1980年10月23日 – 1985年9月27日 1984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84 吉洪諾夫第一政府第二政府
柯西金離開後,吉洪諾夫即成為新的總理[31],在其任內先後渡過了勃列日涅夫後期、尤里·安德羅波夫康斯坦丁·契爾年科時期,以及戈爾巴喬夫的最初期[32]。在安德羅波夫後期至契爾年科得勢這段時期內,吉洪諾夫是蘇聯「事實上的」領導人[33]
10 尼古拉·雷日科夫
(1929—2024)[30]
  1985年9月27日 – 1991年1月14日 1989英語Soviet Unio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89 雷日科夫第一政府第二政府
雷日科夫支持戈爾巴喬夫的政策,即通過減少中央計劃和引進新興科技來復甦重建蘇聯經濟。然而,他抵制戈爾巴喬夫後期試圖向蘇聯經濟引入市場機制所做出的努力[34]。當部長會議被解散後,他被迫退休[35]
11 蘇聯總理 (1991)
瓦連京·帕夫洛夫
(1937–2003)[36]
  1991年1月14日 - 1991年8月22日 帕夫洛夫第一政府
帕夫洛夫作為一個妥協的候選人被選舉上了新的總理職位。他在1991年實施了一次極其不成功的金融改革,[37]失敗後加入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緊急狀態委員會企圖在8月19日罷免戈爾巴喬夫。政變失敗後,帕夫洛夫在8月29日被捕[38]
12 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主席 – 經濟委員會總理 (1991)
伊萬·西拉耶夫
(1930—2023)[39]
  1991年9月6日—1991年12月26日 - 西拉耶夫政府
1991年八一九政變後,蘇聯中央政府失去了它對大多數共和國的權力。西拉耶夫與戈爾巴喬夫沒有能力掌控這一蘇維埃國家,最終導致了它的結束[40]

註釋

  1. ^ 非官方排序。

參考文獻

  1. ^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鳳凰網. 2009-08-19 [2022-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7). 
  2. ^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Комитет съезда Советов. Статья №38 от Декабрь 1977 «Суверенные права союзных республик».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Congress of Soviets. Article #38 of December 1924 Sovereign Rights of the Member Republics. ).
  3. ^ «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и Совета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СССР в 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и Советов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Союзных и Автономных республик в Советы Министров Союзных и Автономных республик» 15 марта 1946 года [On Reforming the Council of People's Commissars into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USSR, and the Councils of People's Commissars of Union and Autonomous Republics into the Councils of Ministers of Union and Autonomous Republics, 15 March 1946]. Legislation of the USSR 1946-1952. World and Market Economy -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n Economy, Igor Averin. [3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俄語). 
  4. ^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现代俄罗斯史:从沙皇至21世纪). Penguin Books Ltd. 2009: 378 [2011-07-13]. ISBN 978-06740349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5. ^ 5.0 5.1 Brown, Archie. The Rise & Fall of Communism. Bodley Head. 2009: 403 [2011-07-13]. ISBN 978-00611387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6. ^ 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СССР.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конституционный закон №130 от 7 октября 1977 «Совета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Supreme Soviet of the Soviet Union. Article #130 of 7 October 1977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USSR. ).
  7. ^ 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СССР.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конституционный закон №131 от 7 октября 1977 «Совета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Supreme Soviet of the Soviet Union. Article #131 of 7 October 1977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USSR. ).
  8. ^ Ferdinand, Maria Feldbrugge Joseph. Russian Law: The End of the Soviet System and the Role of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3: 163–164 [2011-07-13]. ISBN 07923235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3). 
  9. ^ John Cull, Nicholas; Culbert, David Holbrook; Welch, David. Propaganda and Mass Persuasion: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1500 to the Present. ABC-CLIO. 2003: 182 [2022-03-04]. ISBN 1576078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10. ^ D. Young, Gregory; Braden, Nate. The Last Sentry: The True Story That Inspired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40 [2022-03-04]. ISBN 1591149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11. ^ Service, Robert. Lenin: A 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 [2022-03-04]. ISBN 06740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12. ^ Образование СССР. Hrono.info. [24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俄語). 
  13. ^ Phillips, Steven. Lenin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Heinemann. 2000: 82 [2020-09-17]. ISBN 04353271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14. ^ Rappaport, Helen. Joseph Stalin: A Biographical Companion. ABC-CLIO. 1999: 238–9 [2022-03-04]. ISBN 15760720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15. ^ Phillips, Steven. Lenin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Heinemann. 2000: 89 [2020-09-17]. ISBN 04353271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16. ^ Hough, Jerry F; Fainsod, Merle. How the Soviet Union is Govern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295 [2020-09-17]. ISBN 06744103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17. ^ Sebag-Montefiore, Simon. 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 Vintage Books. 2005: 125. ISBN 978-1400042302. 
  18. ^ Sebag-Montefiore, Simon. 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 Vintage Books. 2005: 236. ISBN 978-1400042302. 
  19. ^ 19.0 19.1 Totten, Samuel; Robert Bartrop, Paul; L Jacobs, Steven. Dictionary of Genocide: A–L.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 76 [2022-03-04]. ISBN 0313346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20. ^ 20.0 20.1 Service, Robert. Stalin: A 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4 [2022-03-04]. ISBN 06740169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21. ^ Service, Robert. Stalin: A Bi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03 [2022-03-04]. ISBN 06740169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22. ^ 22.0 22.1 J Duiker, William; J Spielvogel, Jackson. The Essential World History. Cengage Learning. 2006: 572 [2022-03-04]. ISBN 04950972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23. ^ Coppa, Frank J. Encyclopedia of Modern Dictators: From Napoleon to the Present. Peter Lang. 2006: 170–1 [2022-03-04]. ISBN 08204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24. ^ Trahair, RCS. Encyclopedia of Cold War Espionage, Spies, and Secret Operation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69 [2022-03-04]. ISBN 03133195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25. ^ 25.0 25.1 Gorbachev, Mikhail.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a New Era. The Guardian. 26 April 2007 [4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7). 
  26. ^ Coppa, Frank J. Encyclopedia of Modern Dictators: From Napoleon to the Present. Peter Lang. 2006: 38 [2022-03-04]. ISBN 08204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27. ^ Trahair, RCS. Encyclopedia of Cold War Espionage, Spies, and Secret Operation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37 [2022-03-04]. ISBN 03133195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28. ^ ютуба, любитель. 30 лет назад умер Алексей Косыгин [A reformer before Yegor Gaidar? Kosygin died for 30 years ago]. Newsland. 17 December 2010 [3 Jan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7) (俄語). 
  29. ^ Вергасов, Фате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здорового накала. pseudology.org. [4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俄語). 
  30. ^ 30.0 30.1 Ploss, Sidney. The Roots of Perestroika: The Soviet Breakdown in Historical Context. McFarland & Company. 2010: 219 [2022-03-04]. ISBN 078644486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31. ^ Zemtsov, Ilya. Chernenko, the Last Bolshevik: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eve of Perestroika.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9: 119 [2020-09-17]. ISBN 0887382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32. ^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Ltd. 2009: 403–4 [2020-09-17]. ISBN 978-06740349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33. ^ Zemtsov, Ilya. Chernenko, the Last Bolshevik: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eve of Perestroika.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9: 146 [2020-09-17]. ISBN 0887382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34. ^ Garcelon, Marc. Revolutionary Passage: From Soviet to Post-Soviet Russia, 1985–2000.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28–9 [2022-03-04]. ISBN 1592133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35. ^ Harris, Jonathan. Subverting the System: Gorbachev's Reform of the Party's Apparat, 1986–1991. Rowman & Littlefield. 2005: 133 [2022-03-04]. ISBN 07425267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36. ^ Вале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Павлов [Valentin Sergeyevich Pavlov]. RU: Hrono. [6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俄語). 
  37. ^ Dyker, David A. Restructuring the Soviet economy. Routledge. 1992: 207–8 [2022-03-04]. ISBN 0415067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38. ^ Bonnell, Victoria E; Cooper, Ann. Russia at the Barricades: Eyewitness Accounts of the August 1991 coup. M.E. Sharpe. 1994: 63–4 [2022-03-04]. ISBN 1563242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39. ^ 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Силаев. Hrono. [6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俄語). 
  40. ^ Kotz, David Michael; Weir, Fred. Russia's Path from Gorbachev to Putin: The Demise of the Soviet System and the New Russia. Taylor & Francis. 2007: 122 [2022-03-04]. ISBN 04157014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