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拓殖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日語:台湾拓殖株式会社,舊字體: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英語:THE TAIWAN DEVELOPMENT CO., LTD.),簡稱臺拓[1],是大日本帝國時代以推進台灣工業化和開發華南、南洋為目的而設立的半官半民之國策會社(特種公司),與株式會社臺灣銀行、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並列日治時期臺灣的三大國策會社[1]。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台湾拓殖株式会社 |
假名 | たいわんたくしょくかぶしきがいしゃ |
日語舊字體 |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 |
---|---|
公司類型 | 國策會社 |
成立 | 1936年11月25日 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 |
結束 | 1947年3月10日 |
總部 | 日治臺灣台北州台北市榮町三丁目1番地(帝國生命保險臺北支店址) |
業務範圍 | 台灣、中國廣東省、海南島、法屬印度支那、泰國、英屬馬來亞、英屬北婆羅洲、菲律賓 |
實收資本額 | 3000萬日圓 |
主要股東 | 台灣總督府、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台灣製糖、三井合名、三菱社、愛久澤文、鹽水港製糖 |
主要子公司 | #台拓出資產業一覽 |
概要
昭和11年(1936年)11月25日,根據《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法》(昭和11年法律第43號),由台灣總督府與日本民間、臺灣官方資本[3]共同出資設立臺拓,最初社址位於臺北車站前的北門町8番地,並在12月5日開始營運[4];1937年8月,臺灣拓殖遷至帝國生命會社台北支店的同棟建築內。臺拓設立目標將台灣建設為日本南進政策的據點,並在臺灣島內外展開各種不同的事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也支援軍需工業。
臺拓的產業遍及台灣以及東南亞,初期以圍墾、開墾等農林事業為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核心業務為生產戰爭相關物資(棉花、奎寧、橡膠、稀土礦產等)提供日本使用,在臺灣的開發業務着重於東部開拓,其投資規模為日治時期臺灣東部地區開發的重要推手。
臺拓總社設在台北市榮町,設立初期資本額為3千萬日圓,之後逐步增資多角化經營並成為擁有眾多子公司的大企業。臺拓總社內部設有各業務部門等,並在各地設有多處支店、出張所和事務所,如下所列:
- 總社:社長室、土地部、林業部、總務部、南方事業整理部、拓務部。
1945年日本投降後,臺拓被盟軍駐日總司令部(GHQ)指定為第20家閉鎖機關後第一梯次被關閉解散[1]。臺拓在臺灣的全部資產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1945年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農林處監理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委員會」辦理接收相關事宜[5],1946年3月改組為「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6] ,除主任委員及委員外,該委員會職員主要為臺拓會社留臺之日籍職員、臺籍職員及長官公署各相關業務局處人員調用[7]。1946年7月接收委員會結束後,土地事業歸省地政局接管,社有地配合公地放領由佃農繼承,事業地於1947年2月1日[來源請求]由臺灣土地銀行代管[4];山林事業歸省林務局接管,並成立林產管理委員會,由該會第一組承接;礦業事業歸省工礦處接管,南方事業依業務由省工礦處及省財政處接管[8];並另設「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清理處」於1946年7月10成立[9],辦理原接收委員會未了事宜,置主任1名為首長,下設秘書組、總務組、審查組及清理組,並於陸續將臺拓各項財產及人員移交相關單位後,於1947年裁撤[10][11]。
台拓出資產業一覽
昭和19年(1944年)12月當時狀態,排列依設立時間順序,( )內是總公司所在地。
拓殖事業
- 台東興產(台東)
- 台灣棉花(台北)
- 福大公司[12](台北)
- 台灣野蠶(台北)
- 印度支那產業(河內)
- 台灣畜產興業(台北)
- 星規那產業(台北)
- 中支那振興(上海)
- 拓洋水產(高雄)
- 新竹林產興業(新竹)
- 比律賓產業(馬尼拉)
- 新高都市開發(台中)
- 海南畜產(海口)
- 印度支那農林(河內,預定設立)
商業
- 南興公司(台北)
- 台灣金屬統制(台北)
工業
- Izuna土地建物(爪哇)
- 台灣國產自動車(台北)
- 台灣紙漿工業(台中)
- 南日本鹽業(台南)
- 東邦金屬製鐵(花蓮港)
- 台灣化成工業(台北)
- 南日本化學(高雄)
- 台灣單寧興業(新竹)
- 台灣通信興業(台北)
- 台拓化學工業(嘉義)
- 報國造船(基隆)
- 高雄造船(高雄)
鑛業
- 開洋燐鑛(台北)
- 飯塚工業(東京)
- 印度支那鑛業(河內)
- 台灣產金(台北)
- 台灣石炭(台北)
- 帝國石油(東京)
- 台灣石綿(台北)
- 鉻工業(台北)
- 稀元素工業(台北)
運輸交通業
- 台灣海運(高雄)
- 南日本汽船(台北)
- 開南航運(台北)
- 航空旅館(台北)
金融
- 戰時金融公庫(東京)
機關首長
社長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加藤恭平 (1884–1962) |
1936年11月25日[a] | 1944年9月20日 | ||
2 | 河田烈 (1883–1963) |
1944年9月20日 | 1947年3月10日 |
附註
副社長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久宗薰 (1879–?) |
1936年11月25日[a] | 1943年12月23日 | |||||||
空缺(1943年12月23日-1944年9月20日) | ||||||||||
2 | 大西一三 (1890–?) |
1944年9月20日[b] | 1947年3月10日 |
附註
註釋
- ^ 1.0 1.1 1.2 北投埔林炳炎 »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像蒸汽般消失. [2019-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中文(臺灣)).
1936年11月15日上午,一群有力者在東京市明治生命保險大樓集結,包括兒玉秀雄伯爵、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平塚廣義及三菱理事加藤恭平。他們總結一年來的準備工作,創造台灣第三個國策會社—台灣拓殖株式會社
- ^ 王鈞生. 〈80年酒家「拆掉比整修快」 任性房二代狂砸千萬翻修〉. 蘋果日報. 2021-10-27.
- ^ 文/鍾淑敏(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圖片提供/央圖臺灣分館.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興衰與起落 (PDF). www.ntl.edu.tw. [2019-01-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1-11).
- ^ 4.0 4.1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 ^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呈報監理會印信文卷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農林處監理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委員會.1946-3-5
- ^ 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改組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3-2
- ^ 臺拓會社接收委員會全體人員名冊.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1946
- ^ 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結束.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1946-7-16
- ^ 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清理處函貿易局,奉公署令已將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結束並於1946年7月10日成立清理處.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清理處.1946-7-22
- ^ 臺灣省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清理處代電秘書處文書科,查該清理處已於1947年1月31日撤銷所有在1946年11月以後尚應保存之文卷表冊,特開列清單一併送請查收存案.臺灣省拓殖株式會社接收委員會清理處.1947-2-13
- ^ 何鳳嬌. 戰後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社有地的接收與處理 (PDF). 國史館學術集刊: 257–295. [2021-12-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2-06).
- ^ 曾協助日軍經營慰安所,但是否所有股東皆知悉該業務尚不明瞭。朱德蘭「史海撈針」人海戰術還原慰安秘辛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0-18.
參考資料
- 三日月直之『台灣拓殖會社とその時代 1936-1946』葦書房1993年8月ISBN 4-7512-0495-5
- 森田明・朝元照雄編訳『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研究序説』汲古書院、2017年。ISBN978-4-7629-6595-1
- 林玉茹著、森田明・朝元照雄訳『台灣拓殖株式會社の東台灣経営』汲古書院、2012年。ISBN978-4-7629-5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