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竹風
羅竹風(1911年11月25日—1996年11月4日),原名羅振寰,筆名駱漠,男,山東平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出版家,以領導1950年代上海的整肅宗教運動和編纂大型辭書而知名。
生平
紅色知識分子
1911年11月25日,羅竹風出生於中國山東省平度市蟠桃鎮七里河子村,父親羅惠忱系小學教員,母親羅玉蘭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羅竹風年幼時癱瘓。羅竹風在家鄉小學畢業後,考入平度城裏的知務中學(今平度一中),1929年前往北平,就讀於大同中學,以後考入北京大學,主修中文,同時也學習哲學系的一些課程。1931年九一八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黨小組成員失散。
1931年12月4日,基督教佈道家宋尚節來到山東平度,為癱瘓18年的羅玉蘭按手抹油禱告後,羅玉蘭起立行走,此事對於1930年代的山東復興產生了很大影響,羅惠忱也因而辭職傳教[1][2]。
1935年羅竹風大學畢業後,回到山東省,在青州中學擔任語文教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羅竹風放棄教師職業,同喬天華一起,組建了一支抗日游擊隊,開闢大澤山抗日根據地。1938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秋,羅竹風的游擊隊控制了平度東北部的不少鄉鎮後,成立了平度縣抗日民主政府,羅竹風擔任第一任縣長。
1941年冬,羅竹風被保衛部門以托派嫌疑逮捕,關押2年之久,處於死亡邊緣,經常被頭蒙黑布,跟隨部隊轉移。[3]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進入青島,羅竹風擔任山東大學的首席軍代表、教務長。
50年代的宗教處長
1951年春,羅竹風調往上海,擔任華東抗美援朝總分會秘書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宗教事務處處長,1954年,華東大區機構撤銷,又改任上海市宗教事務處處長。在任期間,羅竹風負責在上海這個中國基督教、天主教的中心推動「三自愛國運動」。1955年7月,肅反運動開始。7月11日,三自委員會的官方刊物《天風》周刊發表社論《加強團結,明辨是非》,稱反對三自運動的北京史家胡同基督徒會堂負責人王明道是「中國人民的罪人,教會的罪人,歷史的罪人」[4],不久北京市公安局宣佈破獲了王明道反革命集團案。後來,三自負責人透露這篇社論出自上海市宗教事務處處長羅竹風之手[5]。在1955年9月8日和1956年1月29日,上海市公安局接連將反對三自運動的天主教和地方教會人士作為龔品梅反革命集團案和倪柝聲反革命集團案進行大規模鎮壓,教會領袖被逮捕,並進行控訴鬥爭。1956年1月29日當天自下午起,上海市宗教事務處將全國三自全體常委召集在文化俱樂部召開座談會,直到午夜,宗教事務處處長羅竹風宣佈汪佩真、李淵如、張愚之、藍志一已經被捕,於是全體三自常委熱烈鼓掌,表示感謝政府為基督教界除害[5]。當時,黨內對宗教的看法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的前台是羅竹風,主張團結使用;北派的前台是任繼愈,認為有害無益。南派的後台是周恩來,北派的後台是毛澤東。
辭書編纂
1956年,羅竹風奉命籌建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歷史研究所和經濟研究所,周恩來並授意他負責研究所謂「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華史」課題[6]。1957年,羅竹風出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長。1958年,長期擔任《辭海》常務副主編。1961年,出版了內部發行的《辭海(試行本)》(共十六分冊);1963年,完成了《辭海(試排本)》(共六十分冊)編纂工作;於1965年出版了《辭海(未定稿)》。
1962年,羅竹風因發表一篇題為《雜家》的短文,受到批判,1963年,柯慶施、張春橋在上海市思想工作會議上,對羅竹風進行了專場批判。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羅竹風作為上海出版系統頭號「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成為重點批鬥對象,隔離審查,又被多次抄家,患了面癱,唯一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1970年,羅竹風被趕到奉賢縣「五七」幹校,進行艱苦的勞動改造。
1978年平反後,1979年8月,羅竹風出任《漢語大詞典》主編,到1994年初《漢語大詞典》(共十三卷)悉數出齊。1980年,羅竹風又出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兼宗教卷主編。1981年始任《中國人名大詞典》主編。
除了從事辭書編纂工作以外,羅竹風保持了對宗教學研究的愛好。1979年,他當選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1987年,主編出版《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1990年、1992年,又主編了《宗教通史簡編》、《宗教經籍選編》。
1993年9月,羅竹風患癌症,住進上海華東醫院。1996年10月6日,羅竹風突發中風,到11月4日,又並發吸入性肺炎,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