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坎特利豬籠草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obcantleyi)又名黑寶特豬籠草,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1]其與寶特瓶豬籠草N. truncata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曾被認為是寶特瓶豬籠草的一個深色高地變型。[2]產於婆羅洲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也被認為與之近緣。[1]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
Borneo Exotics在2011年切爾西花展上獲金獎的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示其下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 N. robcantleyi
二名法
Nepenthes robcantleyi
Cheek (2011)[1]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捕蟲籠巨大,可高達40厘米,寬至10厘米。花序可長達2.5米,為豬籠草屬中花序最長的。[3]但其植株本身並不高,也不會攀援。[1]

種加詞來源於羅伯特·坎特利。他發現、繁殖並引種了該物種。[2][4]

植物學史

發現

1997年1月,羅伯特·坎特利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的偏遠山區中發現了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羅伯特·坎特利考察此地其實是為了為其苗圃收集寶特瓶豬籠草的種子。該地區處於伐木許可範圍內,羅伯特·坎特利的採集也是在具有伐木許可權的公司的負責人陪同下進行的。[1]

在一座小山的頂部附近,羅伯特·坎特利找到了一些典型的寶特瓶豬籠草植株,同時也發現了兩株較特殊的未知類群。其捕蟲籠的顏色非常深,籠翼發達,唇寬且擴展,葉的形態與寶特瓶豬籠草非常類似,所以該類群被假定為寶特瓶豬籠草的高地變種。這些植株中有一株帶有一枝已成熟的果序,但「絕大部分」的種子都已散去。羅伯特·坎特利收集了剩下的少量種子。[1]這兩棵野生植株生長於陽光直射處[5],直徑達1.5米,「並未成年」——由於捕蟲籠幾乎為純黑色,之後其就被稱之為「黑寶特瓶豬籠草」。[6]

在羅伯特·坎特利考察後(1997年)不久該地區就被破壞清理,發現的原始分佈現已消失,之後兩年間都未在該地發現任何個體。[1]

園藝種植

 
2011年切爾西花展中展示的羅伯坎特利豬籠草

羅伯特·坎特利採集到的種子成功萌發。得到的植株在形態特徵及顏色上都與在野外發現的那兩棵植株極其相似(雖然唇的顏色上有些許差別)。[1]最初其被認為是寶特瓶豬籠草的極端變種,所以在Borneo Exotics的網站上也如此標記。[6]

馬丁·奇克的描述論文中提到,其僅存在9株來自原始種子的植株。[1]羅伯特·坎特利之後更正其實際上存在11株原始個體:4株位於美國(托尼·帕勞貝克)[7],1株位於日本(山田真也)[8],6株位於Borneo Exotics[5]

這6株位於Borneo Exotics的個體構成了所謂的「皇室家族」[9],包括「紅心皇后」[10]、「皇社」[11]、「黑桃王子」[12]、一個未名雌性植株[13],及剩下2個未名雌雄的植株[14][15]。「紅心皇后」及「黑桃王子」在栽培中一起開花,並進行了雜交,之後Borneo Exotics出售了這些植株,這就是之後該物種幾乎所有的栽培來源。[5]共培育出約3000株種苗。[1]其在2009年間成功商業化。[6]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特別是「紅心皇后」個體,為Borneo Exotics公司在切爾西花展中贏得了金獎。[1][16][17][18]其還出現在其他展覽中,包括2008年新加坡花園節。[1]

據稱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在典型高地環境下是一種容易種植的物種,日間溫度可達25℃,夜間溫度降至12℃,強光照。[6]適當栽培條件下,捕蟲籠與葉片的長度比可大於1。[6]

正式描述

邱園植物學家馬丁·奇克在《北歐植物學雜誌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中正式描述了羅伯坎特利豬籠草。[1]該正式描述做為一份獨立的分頁預印本出版於2011年12月1日,但該期刊的正式刊本出版於2012年1月6日(仍寫2011年)。[19]根據有效出版日期,其發表日期為2011年。[19]

編號為「Cheek 15877」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存放於英國倫敦邱園(K)。一份等模標本則存放於菲律賓馬尼拉菲律賓國家植物標本館(PNH)中。「Cheek 15877」號標本採集於2010年7月15日,其來源於羅伯特·坎特利1997年野外採集的種子。[1][19]標本植株為「紅心皇后」,由羅伯特·坎特利提供。[5]羅伯特·坎特利還為馬丁·奇克提供了其他成年植株的特寫照片及1997年1月在野外拍攝的照片(顯示其野生原始植株)。[1]

可能的再發現

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及其同事於2011年發現的了一種類似於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類群,但由於其附生的習性,所以他們在當時僅能從較遠處進行拍攝。[20][21]2013年,安迪·史密斯移栽了一株該類群的植株,並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該類群在形態學上與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很相似,可能為同一物種。[22]

該類群後來被命名為雲霧豬籠草

形態特徵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為高0.5米至1米的灌木;未記錄到攀援特性。莖為圓柱形,成年植株的莖直徑約2厘米,節間距約1.5至2.5厘米。短節間距使得葉片基部形成小環痕。腋芽不明顯。[1]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葉厚,皮質,並具有特殊形態的葉柄。葉片為長圓形至橢圓形,長28.5厘米,寬26.5厘米。葉尖為截形、漸尖或銳尖,沿籠蔓下延2至3厘米,較寬。籠蔓附着處不為盾形。葉基為心形,具槽,深2.1至3.2厘米。葉柄高度明顯,極長,可達23厘米。葉柄近葉片處寬0.8至1.0厘米,近基部寬約2厘米。葉柄近基部具翼狀槽;使得葉柄看起來似圓柱形。葉柄基部環抱莖周長的四分之三,寬3至5厘米。葉片中脈兩側存在2至4條目明顯的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粗(直徑可達7毫米)且不捲曲,即使是莖頂部的籠蔓也如此。[1]

捕蟲籠

 
2011年切爾西花展上展出的兩株羅伯坎特利豬籠草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下位籠僅短暫出現於植株產生成熟捕蟲籠(中位籠)前。成熟捕蟲籠的尺寸極大:可高達33.0厘米,寬至9.5厘米。其大致為圓柱形,基部最寬(可達9厘米),近唇處略窄(可達8.5厘米)。捕蟲籠腹面具一對寬約10毫米的籠翼。籠翼具長10至12毫米的流蘇,間距為3至4毫米。籠口為倒心形,多少傾斜,前部水平,中部隆起約1厘米(少數可達3厘米),後部極具上升,形成前曲的唇頸,所以從側面觀,籠口為凹狀。唇頸頂部距離籠口約12厘米。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唇極其發達,唇翻折,外部略微波浪狀。[1]其唇也可能平展(如「紅心皇后」),但其成熟捕蟲籠的唇通常翻折。唇前部寬約2厘米,中部寬約5厘米,後部寬6至9厘米,少數可達10厘米,使其稱為豬籠草屬內唇最寬的物種。唇肋高1.0至1.5毫米,間距約為1.5毫米。唇內緣具唇齒,長3至4毫米,唇頸中部的唇齒較小(長約2毫米)向外反折,呈45°。[1]

籠蓋為寬卵形至近圓形,長寬均約為9.5厘米。籠蓋多少水平,由魚缸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的圓柱支持。籠蓋末端尖,基部淺,後突然轉為心形,存在一個寬2厘米,深5至8毫米的槽。籠蓋下表面基部存在突出的附屬物。其為側扁,大致為半圓形,長約13毫米,寬約4毫米。其發源於存在於籠蓋下表面中線的長約2.5厘米的籠蓋骨(高3至5毫米)。籠蓋骨類似於「隆起的中脈」,結束於距離籠蓋末端7毫米處的第二附屬物。第二附屬物為圓柱形,較基部附屬物小得多,寬約3毫米,高約2毫米。較大的基部附屬物處於籠蓋上表面內凹處對應位置。該卵形的凸台長約4厘米,寬約3厘米,相對於籠蓋其他部分高約1厘米。連接籠蓋骨,形成一個相當剛性的結構。下表面凸出處存在許多較大的蜜腺,其他部分不存在。基部附屬物部分蜜腺為半球形或球形,直徑0.15毫米;其餘蜜腺為橢圓形,長約0.5毫米,寬約0.3毫米。籠蓋下表面其他部分也存在蜜腺,尺寸較小(直徑約0.05毫米),分佈稀疏。少量蜜腺呈紅色。籠蓋基部的後方存在發達的籠蔓尾,不分叉,粗,尖端為截形至凹形。其長可達12毫米,直徑可達1.5毫米。[1]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只有觀察到下位籠與中位籠,並不會出現籠蔓捲曲且缺乏翼的標準上位籠。[1]

花序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每個花梗具兩朵花。[1]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雄性花序可能是食蟲植物中最長的。[23]其可長達2.13米,總花梗可長達97厘米。花序軸具100至130個具兩朵花的花梗,間隔6至8毫米(極少數無間隔)。花梗無苞片,基部長5至12毫米,分支長30至36毫米。花被片為橢圓形,長4至6毫米,寬3至4毫米。雄蕊長5至5毫米,花葯為亮黃色,長1至2毫米,寬2至3毫米。雄花的顏色會隨着花朵開放時間變化,花被片最初為綠色,基部為紅色,最終變為紫色,雄蕊則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1]

雌性花序較短,但仍可長達140厘米。與雄株一樣,其總花梗也可達97厘米。雌花較稀疏,每個花序僅具約35個花梗。花梗具2朵花,間隔17至55毫米,但少數極靠近或緊貼。花梗基部長19至28毫米,分支長20至30毫米。花梗基部距離花軸附着處4至10毫米處具苞片。苞片為絲狀至線形,展開至反折,長4至6毫米,花序基部的苞片較長。花被片為長圓形至橢圓形,展開至反折,為淡綠色。長6至8毫米,寬3至4毫米。子房為橢圓形,長3毫米,寬9毫米。[1]

由於作者未觀察到果實與種子,所以模式描述中未包含果實與種子的描述。[1]

毛被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具有大量紅褐色的短毛被,呈樹突狀,長約0.5毫米。其稀疏分佈於葉片及捕蟲籠上部的表面,花序表面的毛被則極其稀疏,但發育中的葉片的毛被則非常緻密。[1]

顏色

捕蟲籠的籠身為紅褐色至近黑色,少數具有綠色的籠翼。唇同樣為暗色,一般為均勻的紅褐色或黑色,內緣則為淡綠色。籠蓋上表面為暗紅色至黑色。籠蓋下表面中線及靠近基部附屬物為淡綠色,邊緣為亮綠色至暗紅色。由籠口正面看捕蟲籠內表面為亮綠色具紫色斑點。捕蟲籠一般具光澤。[1]

爭議

鑑於坎特利最初觀察到的標本數量較少,有人猜測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可能是一種自然雜交種。[24] Martin Cheek在該種的描述中考慮了這種可能性,並在接受寶特瓶豬籠草作為可能的親本種的同時,他認為,沒有任何一種已知的原產於菲律賓的豬籠草物種可以作為一個擬定的親本解釋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特徵。維奇豬籠草作為婆羅洲特有種被認為是可能的親本。此外,羅伯坎特利豬籠草表現出許多相對於寶特瓶豬籠草和維奇豬籠草所特有的特徵。Cheek推測,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可能是從一種與維奇豬籠草類似的植物演化而來的。

但在2011年,斯圖特爾·麥克弗森在民答那峨島發現了一群外觀與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相似的植物,它附生於樹上,這些植物後來被描述為雲霧豬籠草N. nebularum澳大利亞Exotica Plants苗圃的老闆Geoff Mansell和蘭花分類學家Wally Suarez在2016年的食蟲植物協會期刊上發表文章介紹該物種,並指出,基於多種因素,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可能是由寶特瓶豬籠草N. truncata雲霧豬籠草N. nebularum交產生的自然雜交種:首先,不同個體的羅伯坎特利豬籠草之間存在着很多細微的不同特徵,並不是每一株都符合Cheek的描述,且這些特徵與寶特瓶豬籠草的某些個體相吻合或介於這兩個擬定的親本種之間,同時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子二代和子三代也存在有畸形和弱苗的現象,這些子代形態變化也很大,疑似性狀分離。Geoff也對此撰寫了一篇文章,名為《Nepenthes robcantleyi: A natural hybrid》。然而, 寶特瓶豬籠草N. truncata雲霧豬籠草N. nebularum之間的產生的園藝雜交品種並不符合羅伯坎特利豬籠草的特徵,再加上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已經在新的地方發現,這表明羅伯坎特利豬籠草可能是與該論文當中假定的兩個親本密切相關而又有所界限的物種。[25]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Cheek, M. 2011. Nepenthes robcantleyi sp. nov. (Nepenthaceae) from Mindanao, Philippines.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9(6): 677–681. doi:10.1111/j.1756-1051.2011.01449.x
  2. ^ 2.0 2.1 Mey, F.S. 2011. Nepenthes robcantleyi aka "Nepenthes black trunca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trange Fruits: A Garden's Chronicle, December 27, 2011.
  3. ^ Smith, L. 2011. The award-winning plant that dines on rats and reptil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December 26, 2011.
  4. ^ McPherson, S.R. 2011. Discovery of Nepenthes robcantleyi. In: New Nepenthes: Volume One.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pp. 452–457.
  5. ^ 5.0 5.1 5.2 5.3 Cantley, R. 2012. Re: black truncata: a new species?[失效連結] Carnivorous Plants in the tropics, March 17, 2012.
  6. ^ 6.0 6.1 6.2 6.3 6.4 Nepenthes truncata. Borneo Exotics. [archived page from 6 October 2008]
  7.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Tony Paroubek's Clone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8.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Shinya Yamada's plant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9.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1 'Queen of Heart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0.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4 'King of Club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1.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5 'King of Spade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2.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3 femal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3.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2 unsexed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4. ^ Cantley, R. 2012. Nepenthes robcantleyi: 0136-56 unsexed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1.. Borneo Exotics.
  15. ^ Fernando, H. 2007. Borneo Exotics wins another gold at Chelse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Sunday Times (Sri Lanka), June 3, 2007.
  16. ^ Borneo Exotics strikes gold for the third time at Chelsea Flower Sh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Sunday Times (Sri Lanka), May 30, 2010.
  17. ^ Fernando, H. 2011. Lanka’s Borneo Exotics blooms again at Chelsea Flower Sh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Sunday Times (Sri Lanka), May 29, 2011.
  18. ^ 19.0 19.1 19.2 Nepenthes robcantleyi Chee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IPNI).
  19. ^ Smith, A. 2011. Re: black truncata: a new species?[失效連結] Carnivorous Plants in the tropics, December 27, 2011.
  20. ^ Smith, A. 2011. Dark epiphytic N. truncata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lickr.
  21. ^ Mey, F.S. 2013. Looking for Nepenthes robcantleyi in Mindanao, Philippine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9-13 Strange Fruits: A Garden's Chronicle, September 13, 2013.
  2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mith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3. ^ Mey, F.S. 2014. A casual observation of cultivated Nepenthes robcantley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trange Fruits: A Garden's Chronicle, July 13, 2014.
  24. ^ Nepenthes robcantleyi: A natural hybrid (PDF). carnivorousplants. [2024-05-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4-07) (英語).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