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珊藤目
紅珊藤目(學名:Berberidopsidales)又名智利藤目,是真雙子葉植物的一個目,位於核心真雙子葉植物的分支之中,只有2科3屬4種。
紅珊藤目 | |
---|---|
紅珊藤 Berberidopsis corallina | |
鱗枝樹 Aextoxicon punctatum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核心真雙子葉植物 Core eudicots |
演化支: | 超菊類植物 Superasterids |
目: | 紅珊藤目 Berberidopsidales Doweld (2001) |
科 | |
分類
紅珊藤目是2001年以來才被提出的分類,用以包含當時地位未定的鱗枝樹科及紅珊藤科,當時索爾蒂斯(Soltis)等人的研究清楚地支持這兩科擁有相近的親緣關係,但由於這兩科和其它真雙子葉植物的關係尚未釐清,所以在2003年出版的APG II分類法對紅珊藤目的分類有所保留,繼續將這兩科直接置於核心真雙子葉植物之下[1]。 直到摩爾(Moore)等人的研究進一步支持這一分支是檀香目加上石竹目及菊類的姐妹群,紅珊藤目的地位才得以確立。2009年出版的APG III分類法於是採納了這一分類[2]。
種系發生學
真雙子葉植物 |
| ||||||||||||||||||||||||||||||||||||||||||||||||||||||||||||||||||
演化
據推斷,紅珊藤目的主分支大約在1億1千250萬至1億1千310萬年前開始和檀香目、菊類等的共同祖先分開演化,而內部分化則可以追溯至8千850萬至8千870萬年前。[5]
特徵
參考文獻
- ^ (英文)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3).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9.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41(4): 399-436.
- ^ (英文)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9).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5-25.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1(2): 105-121.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 181 (1): 1–20 [2016-04-10]. doi:10.1111/boj.123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6).
- ^ 劉冰, 葉建飛, 劉夙, 汪遠, 楊永, 賴陽均, 曾剛, 林秦文.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 依据APG III系统. 生物多樣性. 2016, 23 (2): 225–231. doi:10.17520/biods.20150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 ^ 5.0 5.1 (英文)Berberidopsida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15 June 2010.
外部連結
- 被子植物分類學網(APWeb):紅珊藤目(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