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原
綠原(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原名劉仁甫,1948年後多以筆名綠原行世,此外還曾用筆名劉半九進行翻譯創作,男,湖北黃陂人,中國現代詩人、翻譯家、編輯家。綠原創作之初受到胡風幫助,被認爲是七月派詩人的代表詩人之一,其早期詩歌帶有童話般的夢幻色彩,被稱作「童話詩人」,而後轉向政治抒情詩歌,多蘊悲憤激情之感,建國後不久因政治運動而長期不能正常發表詩歌作品,至八十年代平反後,成爲歸來的詩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綠原 | |
---|---|
出生 | 劉仁甫 1922年11月8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黃陂縣 |
逝世 | 2009年9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北京軍區總醫院 | (86歲)
筆名 | 綠原,劉半九 |
職業 | 翻譯家、詩人 |
語言 | 中文、英文、德文(自修)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 漢族 |
教育程度 | 大學外文專業 |
母校 | 復旦大學 |
創作時期 | 1941年 - 2009年 |
體裁 | 詩歌 |
代表作 | 《童話》(詩集) 《又是一個起點》(詩集) 《人之詩》(詩集) 《叔本華散文集》(德文譯著) 《浮士德》(德文譯著) |
獎項 | 魯迅文學獎 1998年 優秀翻譯彩虹獎(《浮士德》) 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 1998年 金花環獎 第八屆國際華文詩人筆會 2003年 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中國翻譯協會 2004年 資深翻譯家 |
生平
幼年生活
1922年11月8日,綠原出生於湖北黃陂東鄉下劉灣,其黃陂始祖是明代從江西遷到湖北的讀書人,其父親為手藝人,靠刻竹篁對聯與爲人照相爲生[1]。綠原三歲喪父,六歲入私塾,十三歲失母,大他十九歲的胞兄劉孝甫助他完成中學學業。
詩歌創作
1938年,日軍攻佔武漢,正在武漢上初中的綠原逃亡至鄂西恩施,在依靠政府貸金的湖北聯合中學讀高中,並於1939年開始嘗試詩歌創作,向胡風主辦的《七月》投稿,雖然稿子遭拒,但得到了胡風帶有鼓勵意味的親筆回信[1],同年在重慶《時事新報》副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爸爸還不回來》。兩年後,綠原因不滿學校的政治壓力,前往重慶,在中國興業公司鋼鐵部做短工謀生[1]。1941年8月11日,綠原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新詩處女作《送報者》,同年底開始參加鄒荻帆、姚奔、冀汸、曾卓等創辦的重慶復旦大學《詩墾地》文學社團的活動。
次年,受鄒荻帆鼓勵,綠原以「周樹藩」的名字和高中畢業證書考入遷往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與在復旦大學讀書的鄒荻帆、在復旦大學教務處工作的曾卓兩位湖北人關係密切。1942年,《七月》雜誌主編胡風主動邀請他參加《七月詩叢》第一輯的出版,並爲其出版詩集《童話》。1943年3月,胡風來重慶,綠原常常前往請教。
1944年,尚未畢業的綠原與鄒荻帆一同離開學校,應徵為援華美軍充當譯員,但因受訓期間沒有集體入黨,而從「外事局」調往「中美合作所」,綠原未去報道而遭到暗中通緝,只得在胡風的幫助下逃離重慶[1]。離開重慶後,綠原來到川北的岳池縣,在當地中學教書,隱姓埋名,並與青梅竹馬羅惠結爲伴侶[1]。在岳池縣生活期間,綠原創作上取得了突破,接連寫下了多首政治抒情詩,其創作不像《童話》時期帶有夢幻色彩的童話境界,而是直接面對現實,這些詩歌後來結集為《又是一個起點》。
1947年秋,綠原回到武漢,借住在親戚家以尋找工作,幾個月通過考試進入某外商辦的油行當小職員[1]。不久,綠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參與地下活動。在此期間,其詩歌主要發表在曾卓等辦的《漢口大剛報》副刊《大江》上,爲了逃避國民黨的注意,其詩歌多用化名發表,並主要以抒情小詩爲主[1]。武漢解放後,綠原隨解放軍先頭部隊進駐武漢,被武漢市委派往長江日報社文藝組副組長,負責該組的編輯工作。1953年初,長江日報停刊,綠原被調往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工作,其臨時住在堂子胡同某舊時大宅院內,與宣傳部的「毛選英譯室」相同所在,並得以結識袁可嘉、黃雨石、錢鍾書等人[1]。
蒙冤入獄
1955年,胡風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的頭子,綠原被定為23名「胡風骨幹分子」之一,並在全國報刊上被扣「中美合作所特務」的帽子。是年5月14日,綠原被停職,同月17日在中南海被隔離。1956年秋,綠原被轉移到西單安福胡同的某四合院內,同院被關押的還有路翎、徐放、謝韜、嚴望等胡風分子[1]。1960年8月,被轉移到秦城監獄關押,在此期間,綠原創作出了《又一個哥倫布》,成爲其代表作之一。在監禁中,綠原自學德語六年,出獄後得以從事德語文學編輯工作。1962年6月,綠原因認罪態度好被釋放,免於起訴,但仍然戴着「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分子」的帽子。不久後,綠原經中宣部安排,暫時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所工作。在此期間,綠原以「劉半九」為筆名,以志其不忘本與行百里者半九十之意,開始翻譯德語古典文論。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綠原被抄家,收藏的大量書籍被迫作廢品處理。1969年中秋,綠原作爲人民文學出版社成員被下放至鄂南咸寧五七幹校,從事搬電綫杆、打土坯、蓋乾打壘房、圍湖造田等[1]。在此期間,綠原寫下了《但切不要悲傷》、《重讀〈聖經〉——「牛棚」詩抄第n篇》、《謝謝你》、《信仰》等詩歌。在幹校生活後期,還翻譯出了一本叔本華散文集[1]。1974年底,綠原得以最後一批回京,被安排進翻譯組,負責為中央首長翻譯域外銷書籍。
重返文壇
1980年,綠原獲平反。1981年,綠原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副主任。1983年,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1985年任編審。1988年,綠原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崗位上退休。
2009年7月,綠原被查出白血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再先後轉入民航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同年9月28日病危,並於次日凌晨一時經搶救無效逝世[2]。
著作
綠原在詩歌上成就最高,也寫有許多隨筆與文藝評論,生前由武漢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綠原文集》(2007年)。綠原精通多門外語,翻譯了許多外國著名文學作品,2017年,其譯文被結集出版。以下列出其部分著作。
詩集
- 《童話》(1942)
- 《又是一個起點》(1948)
- 《集合》(1951)
- 《人之詩》(1983)
- 《另一支歌》(1985)
- 《我們走向海》(1990)
- 《綠原自選詩》(1998)
文集
- 《蔥與蜜》(1985)
- 《非花非霧集》(1991)
- 《離魂草》(1992)
- 《苜蓿與葡萄》(1998)
- 《繞指集》(2000)
- 《再談幽默》(2003)
- 《尋芳草集》(2005)
- 《綠原說詩》(2006)
- 《半九別集》(2007)
- 《尋覓集》(2010)
- 《滄桑片羽》(2013)
譯著
- 《請向內心走去》(1988)
- 《拆散的筆記簿》(1989)
- 《主之音 附〈瘋人〉》(1989)
- 《浮士德》(1994)
- 《易卜生詩選》(合譯, 1995)
- 《里爾克詩選》(1996)
- 《歌德詩歌精選》(合譯,1994)
- 《海涅詩歌精選》(合譯,1994)
- 《日安課本——雷丁兒童詩選》(2003)
- 《頑童搗蛋記》(2003)
- 《黎明》(1950)
- 《黑格爾傳》(合譯,1978)
- 《德國的浪漫派》(1981)
- 《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1985)
- 《現代美學析疑》(1987)
- 《美學初探》(1983-1986)
- 《叔本華散文選》(1997)
- 《愛德華三世 兩位貴親戚》(2002)
獎項
評價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余瑋. 绿原:诗坛上的“绿林好汉”. 《文史精華》. 2007, (9).[永久失效連結]
- ^ “七月派”诗人绿原逝世 曾在40年代广受关注. 《北京青年報》.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
- ^ 3.0 3.1 3.2 著名诗人绿原患病逝世 决定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 京華網. [200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中文(簡體)).
- ^ 《濺了血的〈童話〉》. 《創世紀》.
- ^ 曾卓. 《綠原和他的詩——讀〈人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