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木琴魚
歷史
1997年出版的《中國名菜荊楚風味》中,對紅燒木琴魚的來歷作了如下記載:明代文學家、競陵學派創始人之一譚友夏喜愛音樂和各種樂器。某天,他偶然間發現經去頭去尾處理的青魚段外形與他喜愛的嶺南木片琴十分相似,於是要求廚師順着魚肋雕刻出花紋後紅燒烹飪,作為下酒菜,此菜因而得名。後來,紅燒木琴魚傳入民間,又因其形似瓦片而被稱為「紅燒瓦塊魚」。[1][2]
2013年時,有媒體如鳳凰網曾將紅燒木琴魚列為「十大經典鄂菜」之一[3]。不過,2018年湖北省政府將鄂菜更名為楚菜後,2019年湖北省商務廳評選的「十大楚菜名菜」名單中沒有紅燒木琴魚。[4]
特點
參考資料
- ^ 冉先德. 瞿弦音 李海英 申果元 , 編. 中国名菜荆楚风味. 中國: 中國大地出版社. 1997: 52. ISBN 7-80097-176-7.
- ^ 天門網. 红烧木琴鱼. 天門市人民政府.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31).
- ^ 十大经典鄂菜盘点. 鳳凰網湖北. [2013-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31).
- ^ 湖北日報. 十大楚菜名菜名点出炉.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红烧瓦块鱼. 湖北省圖書館. [201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