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中药学著作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作者相傳為神農氏,約成書於秦漢時期。書內記載的藥物凡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書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為《神農本草經》做注,並補充《名醫別錄》,編定《本草經集注》共七卷,把藥物的品種數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種。清朝孫星衍將《神農本草經》考訂輯復,成為現在通行本。
《神農本草經》為中國現存較早的本草學、藥物學重要文獻,其通過將藥分為三品,即君(無毒的藥,稱上品)、臣(毒性小的藥,稱中品)、佐使(毒性劇烈,稱下品),而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劑理論[1],該書還首提七情和合的配伍原則與辨證用藥的思想,是中醫藥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之一,奠定了中藥學的基本理論構架[1]。
成書問題
《漢書·藝文志》登載了「《神農黃帝食禁》七卷」與「《神農》二十篇」兩種文獻,前者歸屬於「經方家」,後者則為「農家」,東漢的班固解釋「《神農》二十篇」為六國時期諸子擔心諸侯荒怠農事,故託言是神農所作,成書於西漢之前的「《神農》二十篇」並不是登載各種草石功效的《神農本草經》。
清人孫星衍認為這部書或有可能源自神農、黃帝之時,當時雖無文字,但藥石知識相傳不絕,經過歷代名家修訂、增補(例如:吳普的《神農本草》六卷),屢有闕佚,今本遠非古本之舊。
大致上,西漢已有「本草」之名,亦有託言「神農、黃帝」之食禁書、經方家言,這雖為今本《神農本草經》之濫觴,但已非古本《神農黃帝食禁》面貌。
參考文獻
- ^ 1.0 1.1 秦药形成的源流. 中國現代中藥網站. 2024-06-16 [2024-08-25].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230829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5) –透過中國現代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