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可樂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7年4月15日) |
白色可樂(俄語:Бесцветная кока-кола,羅馬化:Bestsvetnaya koka-kola)是可口可樂公司產生於1940年代的一種特殊可樂。它是應蘇聯元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的需求而誕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或稍晚時間,在盟軍遠征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也是一位可樂愛好者)的介紹下,朱可夫認識了可口可樂。[1]
正如可口可樂在蘇聯被視作為一種美帝國主義的象徵,[2] 朱可夫顯然不願意作為這種產品的消費者被拍下或報告給史達林。
根據記者湯姆·斯丹基(儘管沒有確鑿的來源),朱可夫後來詢問可口可樂公司是否可以製造包裝類似於伏特加的可樂。[3]
朱可夫元帥通過盟軍佔領奧地利的指揮官馬克·克拉克向哈里·杜魯門提出了請求。其後,總統的工作人員接觸可口可樂公司出口部門經理詹姆斯·法利。 當時,法利正在東南歐洲,包括奧地利監督建立38個可口可樂工廠。 法利將這項任務委派給可口可樂公司的技術主管馬拉丁·扎努比卡(Mladin Zarubica)。 [4] 1946年,馬拉丁被派到奧地利,監督建立一個大型的裝瓶廠。 馬拉丁僱傭了一個可以去掉可口可樂顏色的化學家,從而可以滿足朱可夫元帥的願望。
無色版本的可口可樂裝瓶使用透明玻璃瓶體,其瓶蓋中有一顆白色的五星標誌。[5][6] 瓶子和瓶蓋都是在位於布魯塞爾的庫隆庫克與西爾公司生產的,第一批白色可樂共生產了50箱。[7]
一個不尋常的情形是,可口可樂公司是在一個特別放寬的條例下通過奧地利同盟國佔領軍的檢查。 因此,白色可樂總是可以順利地從位於朗巴什的罐裝廠和位於維也納的倉庫通過了蘇聯佔領區到達蘇聯。 雖然進入蘇聯的所有貨物通常需要花了幾周來清關,但可口可樂運輸從來沒有收到干擾。
參考文獻
- ^ Cordelia Hebblethwaite. Who, What, Why: In which countries is Coca-Cola not sold?. BBC News. 11 September 2012 [12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4).
- ^ Mark Pendergrast. Viewpoints; A Brief History of Coca-Coloniz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15 August 1993 [12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0).
- ^ Tom Standage.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ix Glasses. Doubleday Canada. 2006: 256 [12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3856608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5).
- ^ Mladin Zarubica was the a son of an immigrant to the US from Yugoslavia immigrant, and had been a wartime PT boat commander.
- ^ Marion Loeb. Raise a glass to the civilizing influences of what we drink. The Santa Fe New Mexican. 2 October 2005: 100 [12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 ^ Alfred E. Eckes, Jr; Thomas W. Zeiler. Globalization and the American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8–119 [25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521009065.
- ^ Mark Pendergrast. For God, Country and Coca-Cola. Basic Books. 2000: 210–211 [25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46505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