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繼馬後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一则谶语
牛繼馬後,是三國至南北朝時期的一則讖語。
據東晉孫盛所著《晉陽秋》、沈約所著《宋書》和唐朝官方編訂的《晉書》的記載,《玄石圖》上有「牛繼馬後」的讖語,所以司馬懿深刻忌諱牛氏,於是製作了一個能裝兩種酒只有一個口的酒器,自己先飲好酒,而將毒酒斟給大將牛金,將他毒死。而琅邪恭王司馬覲的妃子夏侯光姬竟與琅邪國一個姓牛的小吏私通而生了晉元帝司馬睿,有人說這就是「牛繼馬後」的符應[1][2][3]。
據唐朝史學家劉知幾的記載,牛繼馬後來自沈約所編著的《晉書》,沈約喜歡製造奇談怪論,北齊的王劭認為這純屬於奇談怪論,宋孝王也認為魏收將司馬睿記載為牛金之子,計算兩人的生卒年其實完全不相干[4]。劉知幾認為是魏收因為深深的嫉妒南方政權,希望記載其淺薄之處,於是在《魏書·司馬叡傳》詳細的轉述了沈約的記載[5]。
景龍三年(709年)十二月,唐朝史學家元行沖編撰《魏典》三十卷,該書中認為魏明帝曹叡時期,河西的柳谷出現一塊瑞石,有牛繼馬後的徵兆。而元行沖研究事跡,認為自己的祖先拓跋什翼犍名犍,承接了晉朝的大命建立新的王朝[6][7][8]。
參考文獻
- ^ 《太平御覽·卷九十八·皇王部二十三》:又初元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帝先飲佳者,以毒者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氏通小吏牛飲,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 ^ 《宋書·卷二十七·志第十七》:先是,宣帝有寵將牛金,屢有功,宣帝作兩口榼,一口盛毒酒,一口盛善酒,自飲善酒,毒酒與金,金飲之即斃。景帝曰:「金名將,可大用,云何害之?」宣帝曰:「汝忘石瑞,馬後有牛乎?」元帝母夏侯妃與琅邪國小史姓牛私通,而生元帝。愍帝之立也,改毗陵為晉陵,時元帝始霸江、揚,而戎翟稱制,西都微弱。干寶以為晉將滅於西而興於東之符也。
- ^ 《晉書·卷六·帝紀第六》: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 ^ 《史通注·內篇·卷五》:王劭曰:沈約《晉書》造奇說雲,琅琊國姓牛者,與夏侯妃私通,生中宗,因遠敘宣帝以毒酒殺牛金,符證其狀。收承此言,乃云:司馬睿,晉將牛金子也。宋孝王曰:收以睿為金子,計其年,全不相干。
- ^ 《史通·外篇·卷十七》:近者沈約《晉書》,喜造奇說。稱元帝牛金之子,以應「牛繼馬後」之徵。鄴中學者,王劭、宋孝王言之詳矣。而魏收深嫉南國,幸書其短,著《司馬叡傳》,遂具錄休文所言。
- ^ 《舊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五十二》:行沖以本族出於後魏,而未有編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魏收舊史以為晉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馬,以應石文。行沖推尋事跡,以後魏昭成帝名犍,繼晉受命,考校謠讖,著論以明之。
- ^ 《新唐書·卷二百·列傳第一百二十五》:景雲中,授太常少卿。行沖以系出拓拔,恨史無編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詳文約,學者尚之。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繼馬之象。魏收以晉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馬姓,以著石符。行沖謂昭成皇帝名犍,繼晉受命,獨此可以當之。
- ^ 《唐會要·卷六十三》:景龍三年十二月,太常少卿元行沖以本族出於後魏,未有編年之文,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魏收《魏史》以為晉元帝是牛氏之子,因姓司馬氏,以應石文。行沖難尋事跡,以後魏道武帝名犍,繼晉受命,又考校讖符,特著論以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