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辰(1904年—1932年9月14日),曾名家相小龍克魯江蘇蘇州富仁坊巷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潘家辰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4年
江蘇省蘇州市
逝世1932年9月14日
湖北洪湖瞿家灣
籍貫江蘇省蘇州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生平

曾祖父潘霨曾任清朝湖北、江西、貴州巡撫。父曾留學日本。1920年,潘家辰隨父到北京,入俄語專修館學習俄語,受李大釗創辦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影響。1923年,經中共組織安排,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兼做翻譯。在趙世炎劉伯堅王若飛的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1925年,由於近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因語言困難不便交流和學習,潘家辰調入共產國際莫斯科中山大學,教俄語,當翻譯。在中山大學教學期間,他與學生莊東曉相識,並於1926年結婚[2]

在留蘇期間,潘家辰待人熱情、性格豪爽,從不趨炎附勢,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擠和打擊,曾被扣留3個月。1927年1月,聯共中央決定派出以巴威爾·亞歷山大洛維奇·米夫為團長的中央宣傳代表團使華[3],幫助中共中央開展宣傳工作並創辦中共中央黨校。米夫從中山大學挑選潘家辰、劉少文王明嚴家駿四人為代表團翻譯[4]。原定潘家辰為團長米夫的翻譯,王明和其他人負責分別為青年團、工會和婦女工作的專門翻譯。但王明不願失去靠近米夫的機會,因此他就說潘家辰翻譯有問題,掛念妻子,無心工作。終於取潘家辰而代之,成了米夫的貼身翻譯[5]

代表團於1927年3月從海參崴乘船直奔廣州,他們到廣州後,由於北伐戰爭進展順利,國民政府已經遷往武漢。於是,他們又轉道上海去了武漢,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6]。次年,潘家辰在中共中央國際聯絡處編譯文件,為黨刊《布爾什維克》撰稿,著有《目前幾個主要策略問題的討論》、《中國資產階級大示威》[7]。同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潘家辰夫婦任翻譯。會後,留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深造。1930年奉調回國[2]

1931年5月,潘家辰到湘鄂西根據地工作,任湘鄂西省委巡視員。5月到達省蘇維埃所在地洪湖瞿家灣。這時,王明把持了臨時中央,並派人到各蘇區推行其路線。1931年3月初,臨時中央派夏曦來到洪湖,成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自任書記,兼軍委分會主席。潘家辰在許多問題上同夏曦發生分歧,不同意肅反擴大化[8]。1932年1月下旬,在洪湖蘇區召開了湘鄂西省第四次黨代表大會。大會開始的兩天裏,萬濤、潘家辰等70多人發言批評了夏曦領導湘鄂西中央分局以來半年多的工作[9],但王明中央支持夏曦,派尉士筠關向應到會傳達中央指示[10],把萬濤、潘家辰等幹部對夏曦的批評說成是「反國際、反中央正確路線」,是「反中央、反國際的小組織活動」等等[11];潘家辰氣得當場暈倒[12][13]。臨時省委的楊光華崔琪彭之玉等負責人作了擁護中央指示和支持夏曦的發言。大多數代表懾於中央的結論,不再批評夏曦;一部分人轉而跟着夏曦反對萬濤、潘家辰。至此大會就接受了夏曦所作的政治報告的結論,除肯定中央分局成立以來的錯誤政策是「真正的國際路線的轉變」所取得的成績,還指責萬濤、潘家辰等是「黨內右傾機會主義者」、「立三主義者」、「鄧中夏的信徒」,一部分人是「階級敵人」等等[14],繼而逮捕潘家辰等人[15]。中共中央曾通知夏曦「潘家辰同志的問題交由中央處理」,但夏曦拒不執行[16]。1932年9月14日,夏曦將潘家辰和柳直荀萬濤等殺害[17]

在潘家辰被逮捕關押期間,其夫人莊東曉逃了出來。並且對潘家辰一案,不斷向上級申訴。1984年,中共中央給潘家辰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在湖北省洪湖雷家墩青龍廟烈士殉難處修建烈士墓和紀念碑[18]

參考

  1. ^ 《平江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平江区志 下.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11: 1543. ISBN 7-80681-867-7. 
  2. ^ 2.0 2.1 徐剛毅編著. 苏州百姓图录. 揚州:廣陵書社. 2009.11: 21. ISBN 978-7-80694-511-7. 
  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洪湖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洪湖文史 第2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洪湖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 48. 
  4. ^ 李玉剛主編. 红色使者与中国共产党. 北京:宇航出版社 ,. 1997.09: 310. ISBN 7-80034-949-7. 
  5. ^ 郝世昌,李亞晨著. 留苏教育史稿.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01.03: 177–178. ISBN 7-5316-3831-2. 
  6. ^ 戴茂林著. 王明与莫斯科.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3.05: 39–40. ISBN 978-7-205-07627-6. 
  7. ^ 李蓉,張延忠主編.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6: 151–152. ISBN 978-7-5098-0330-1. 
  8. ^ 中共荊州市委黨史辦公室著. 中国共产党荆州历史 1919.5-1949.10.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06: 238. ISBN 7-216-03106-7. 
  9. ^ 凌輝著. 毛简青 著名烈士毛简青及其家人.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3.11: 154. ISBN 7-80136-969-6. 
  10. ^ 譚克繩等主編. 共和国的摇篮 中国革命根据地全景实录. 武漢:武漢出版社. 1999.09: 184. ISBN 7-5430-1919-1. 
  11. ^ 重慶市黔江區老區建設促進會編. 红色记忆 黔江革命老区. 重慶市黔江區老區建設促進會編. : 125. 
  12. ^ 劉鳳舞著. 世纪风云:中国共产党史话 上.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12: 303. ISBN 7-215-04140-9. 
  13. ^ 邵燕祥編. 柔日读史.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3.05: 148–149. ISBN 978-7-5063-6863-6. 
  14. ^ 中共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馮家區工作委員會編. 幽幽官渡峡. 中共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馮家區工作委員會. 1998.08: 29. 
  15. ^ 《洪湖文史》編輯部編. 洪湖文史 湘鄂西苏区革命和建设史专辑 第17辑. 洪湖市政協學習文史資料委員會. 2006.08: 166–167. 
  16.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編. 全国重要革命遗址通览 第3册.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12: 956. ISBN 978-7-5098-2391-0. 
  17. ^ 蘇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 苏州史志资料选辑 1999年刊. 蘇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 : 26–27. 
  18.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江苏省志90人物志 2.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8.06: 744. ISBN 7-80729-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