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節度使
至德元載(756年)設置,治所在揚州。管轄揚州、楚州、滁州、和州、廬州、壽州、舒州、光州、蘄州、安州、黃州、申州、沔州。十二月,安州、申州歸淮西節度使。759年,沔州歸鄂沔節度使,壽州、蘄州、黃州歸淮西節度使。760年,設淮南東道節度使。781年,增泗州,783年,壽州設團練使,784年,壽廬濠設都團練使,788年,壽廬濠泗歸徐泗濠節度使。799年,安州歸安黃道。800年,泗濠道,滁州、和州、廬州、舒州設團練使。807年,罷壽州,818年增光州,申州歸鄂沔節度使,821年,增宿州,833年,宿州歸武寧節度使。862年,增加濠州,863年,濠州歸徐泗節度使。870年,增泗州。
淮南節度使長期管轄揚州、楚州、滁州、和州、廬州、壽州、舒州。相當於江蘇省安徽省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區。景福二年(892年)楊行密割據,天復二年(902年)楊行密為吳王,即五代十國的吳國。904年,滁州、廬州、和州、舒州設團練使,光州設防禦使。
歷代節度使
- 李琦(756年)(遙領)
- 李成式(756年)
- 高適(756年—757年)
- 劉展(760年,未任)
- 鄧景山(757年—761年)
- 王璵(761年)
- 崔圓(761年—768年)
- 韋元甫(768年—771年)
- 張延賞(771年—773年)
- 陳少游(773年—784年)
- 李誼(李謨)(783年—784年)(遙領)
- 杜亞(784年—789年)
- 竇覦(789年)
- 杜佑(789年—803年)
- 王鍔(803年—808年)
- 李吉甫(808年—810年)
- 李鄘(810年—817年)
- 衛次公(817年—818年)
- 李夷簡(818年—822年)
- 裴度(822年)(未就任)
- 王播(822年—827年)
- 段文昌(827年—830年)
- 崔從(830年—832年)
- 牛僧孺(832年—837年)
- 李德裕(837年—840年)
- 李紳(840年—842年)
- 杜悰(844年)
- 李紳(844年—846年)
- 李讓夷(846年—847年)
- 崔鄲(847年—850年)
- 李珏(850年—852年)
- 杜悰(852年—855年)
- 崔鉉(855年—862年)
- 令狐綯(862年—868年)
- 馬舉(868年—870年)
- 李蔚(870年—874年)
- 劉鄴(874年—879年)
- 高駢(879年—887年)
- 秦彥(887年)
- 朱全忠(887年—889年,遙領)
- 楊行密(887年—888年)
- 孫儒(888年—891年)
- 楊行密(892年—905年)
- 楊渥(905年—908年)
- 楊隆演(908年—920年)
- 楊溥(920年—927年,稱帝)
- 南唐
- 後周-宋
參考資料
- 《新唐書·方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