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津市牛肉粉始於清朝雍正年間。當時清政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回族的一支分到了湖南津市。回族人的傳統食品是牛肉麵,與當地的主食大米不同。按照當地的食品原料,人們將大米磨粉打漿製成粉條,即米粉,輔以牛肉,就形成了早期的牛肉粉。早期的牛肉粉味道較為清淡。
當地人在接受這種較為方便的食品後,經過改良,加入各種香料,精心烹製牛肉,使其味道變辣、咸,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津市牛肉粉。採用精製米粉經開水燙制後澆以牛肉和牛肉湯等佐料(俗稱碼子),味道香辣。
製作
津市牛肉粉最注重牛肉及肉湯的烹製:
- 選料:一般牛肉要按照肥、瘦、嫩、老分割,切成約一斤左右的肉塊,泡在清水之中,反覆擠壓、漂洗來去除血水。
- 熬煮:清洗過的牛肉用特製香料熬煮。香料的配方包括茴香、砂仁、中安、桂皮、甘草、陳皮、公母丁、花椒、三乃、十景香、甘松等20多種,用紗布包好與牛肉同熬。在熬煮過程中需要不時舀出浮沫。牛肉以煮到手指能捏爛時撈起,攤放在器皿內。
- 碼子:熬煮過的牛肉待冷卻後切成小塊或片,拌以牛油、辣椒等佐料作為碼子。
- 原湯:在撈出了牛肉的湯內加入二分之一的清水,再行燒開,然後收盡浮油,澄清湯汁,使之透明晶瑩,作為原湯。待米粉燙好後加入碗中,就成了一碗湯鮮味美的津市牛肉粉。
口味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