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大戲院

36°4′6.7″N 120°19′0.6″E / 36.068528°N 120.316833°E / 36.068528; 120.316833

永安大戲院
永安大戲院舊影
概要
地點青島市市南區
地址平度路22號
竣工日1924年
拆除日1994年

永安大戲院,初名新舞台,是原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平度路22號的一處戲院,建於1924年,曾經是青島市第一大劇場,也有「華北第一大劇場」之稱[1][2],1994年拆除。

歷史

永安大戲院建於1924年,為富商劉子山所建,原名「新舞台」。1933年被出售給殷寶義,改名「大舞台」。1938年9月由裴君衡、呂耕三等人接手,改名「光陸大戲院」。1945年日本投降後復名「大舞台」。1947年1月由章耕夫等人承包,改名「新新大舞台」,同年7月發生租賃雙方在報紙上互相攻擊的事件,經警察局出面干涉,令戲院暫時停演。1948年2月3日,戲院因難以維持,以法幣五億元賣給柳宏林、代竹亭、王振宇等九人,更名為「永安大戲院」。1951年4月27日,戲院由青島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接管,1955年2月文化局成立時劃歸文化局。文革期間1966年更名為「延安劇院」,1985年復名永安大戲院。[2]

戲院早年以上演京劇與電影為主。因規模較大、設備較齊全,在此出演者多為名家,「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鬚生」均曾在此演出[2]。1927年2月,余叔岩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高慶奎筱翠花程繼先等應山東督軍張宗昌之邀為其父慶生,劉子山因與張宗昌同鄉之便邀請一行人到青島新舞台演出,一行人在青島連演三天,場場爆滿。1933年,余叔岩、梅蘭芳、尚小雲、馬連良到此演出。1938年,吳素秋袁世海在此演出。程硯秋1940年起多次率團在此演出。1943年,馬連良、裘盛戎、袁世海、楊寶森李少春張君秋葉盛蘭等相繼在此演出。1949年青島解放後,永安大戲院成為新成立的青島市京劇團的固定演出場所,該團領銜主演有言少朋張少樓張春秋等。1950年5月,程硯秋率團在此演出。同年,尚小雲先後三次在此演出。1952年8月17日至9月11日,梅蘭芳率梅蘭芳劇團在此演出梅派名劇《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宇宙鋒》等。1953年8月,馬連良率馬連良劇團在此演出馬派名劇《借東風》、《蘇武牧羊》、《三娘教子》等。1957年夏,楊寶森帶病率天津京劇團在此演出。1980年代曾在此演出的京劇名家有李炳淑言興朋方榮翔孟廣祿等。1982年8月,相聲名家馮鞏侯耀文石富寬姜昆李文華等在此舉行相聲晚會。[3]

1994年,永安大戲院拆除重建[3],2001年改為青島市群眾藝術館館址[4]

建築特色

永安大戲院初建時建築面積2445平方米,磚木結構,大門內為門廳,門廳內為演出大廳,觀眾席分3層,有座位1214個,總共可容納近3000人[2][3][4]。青島解放後對戲院的改造中,取消了三樓觀眾席,一樓「碼票」席改為辦公室和觀眾休息室,二樓兩側為走廊,長條座椅改為單人座椅,有座位1600個[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三篇 机构社团 文化设施,第二章 文化设施. 《青岛市志·文化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8. ISBN 7-5011-4158-4. 
  2. ^ 2.0 2.1 2.2 2.3 默然. 青岛最大的剧场——永安大戏院. 山東省文化廳史志辦公室 青島市文化局史志辦公室 (編). 《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 第10辑 青岛市《文化志》资料专辑》. 濟南. 1986. 
  3. ^ 3.0 3.1 3.2 呂銘康. 《青岛艺海》.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552-7501-5. 
  4. ^ 4.0 4.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五篇 文化艺术,第二章 文化设施与场所. 《青岛市志(1978-2005)·文化卷》.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44-1051-8. 
  5. ^ 魯海. 《青岛与戏剧》.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4: 184–195. ISBN 978-7-5552-0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