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勇(1963年10月),湖北宜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政治人物,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

楊宜勇
出生1963年10月(6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宜都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學者政治家
獎項國務院特殊津貼
學術背景
教育程度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系、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學術工作
研究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著名作品《當代中國的社會保障》、《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生平

1963年10月生於湖北省宜都市[1][2]。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後進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2000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獲博士學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做研究,擔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3]

2012年,其發佈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監測」中稱中國已經完成民族復興任務「62%」,並稱其研究發現中國將與2049年實現全部「民族復興」、中國將進入「世界第一」[4];此舉所體現的過度樂觀的數據與日益嚴峻的社會矛盾形成鮮明對比[5],因此受到全國輿論與民眾的批判與揶揄[6]

此外,楊宜勇還曾建議引進外國移民來彌補中國國內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7]

參考

  1. ^ 秦華 (編). 杨宜勇研究员个人简介. 人民網. 2008-12-23 [202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9). 
  2. ^ 杨宜勇专栏. 人民網.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5). 
  3. ^ 杨宜勇. 網易. [201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4. ^ 民族复兴指数发明者:中国2049年进入第一世界. 網易. [201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0). 
  5. ^ "扛桌上学"的荒诞令"民族复兴"情何以堪?. 華聲在線. [201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6. ^ “爱情都可以量化,为啥民族复兴进程不能”——访“中华民族复兴指数”发明者杨宜勇. 南方周末. 2012-08-09 [201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1). 
  7. ^ 中国人口年鉴.2012. 北京: 中國人口年鑑社. 2012: 278 [2020-04-14]. OCLC 8333298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中文). 楊宜勇認為……他國移民也不失為解決民工荒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