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恭枵(1580年3月17日—1644年4月17日)是明朝周王朱肅溱之子。他在萬曆十七年封世子,何年襲封周王未詳。

農民變軍首領李自成攻打其封地開封,他以王府存銀鼓勵軍隊守城、殺敵,並號召附近軍隊支援,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李自成在戰鬥中受傷瞎了一隻眼睛。後來李自成擊敗外援,圍攻開封,從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直至九月,城內斷糧,李自成又決水灌城(另有官軍所為、天災等說)[1],朱恭枵才乘船出逃(詳見:李自成攻開封之戰)。

因開封城被水淹破壞,農民軍沒有駐守而撤走,朱恭枵回城後也只能去彰德府暫住。

朱恭枵在崇禎十七年三月死,世子朱紹不知所終。弘光諡號周孝王,由世子之子周王朱倫奎繼承。

家庭

子女

  1. 周世子 朱紹 ,疑似早卒,據其父墓誌「 紹 ,封世孫。配李氏,封夫人,卒。繼張氏,未婚守節,敕坊表揚」。
  2. 仁和王 朱紹𪷅[2]
  3. 朱紹烿

明朝周國世譜

數字代表即位次序,紅色為底色者為追封。

朱元璋
周定王
朱橚1
周憲王
朱有燉2
周簡王
朱有爝3
周靖王
朱子垕4
周懿王
朱子埅5
周惠王
朱同䥝6
周悼王
朱安㶇
周恭王
朱睦㰂7
周康王
朱勤熄
周莊王
朱朝堈8
周敬王
朱在鋌9
周端王
朱肅溱10
周孝王
朱恭枵11
朱紹 
周王
朱倫奎12
周王
朱倫聖13
朱敷錚

參考資料

  1. ^ 據《石匱書後集》《國榷》等記載,是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下令決堤,想水淹敵軍卻局勢失控所致。農民軍姚奇英後來也對明朝官員趙士錦稱當時大水淹沒處在低處的營寨,導致農民軍死了一萬人。白愚《汴圍濕巾錄》載高名衡派人秘密潛出送信讓城外河北援軍嚴雲京部決堤,《明史·高名衡傳》則稱嚴雲京主謀,派傳令兵和黃澍、高名衡商議後決定,明將卜從善等決堤時被農民軍阻止。鄭廉《豫變紀略》稱李自成得知官軍決堤後,為了報復也決堤,但口子並不大,後來陰雨連綿,才因大堤已遭破壞而造成水災。
  2. ^ 《朱肅溱壙誌》,《新中國出土墓誌·河南(壹)》下冊,文物出版社,1994年,第395-396頁。
前任:
父端王朱肅溱
明周國國王
1635年後-1644年
繼任者:
朱倫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