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

朝鲜最高法院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중앙재판소)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也是北韓司法機構中的最高審判機關。中央裁判所對最高人民會議負責。法官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所長及陪審員則由最高人民會議常務會員會選舉。它位於首都平壤,通常被縮寫為中央裁(중앙재)和中央法(중앙법)。它的前身是最高裁判所(1948年9月至1972年,2010年4月至2016年6月),相當於大韓民國的最高法院。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중앙재판소
所在地平壤
所在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法官選任方式最高人民會議選舉
設立法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
上訴法院無上訴
法官任期5年
法官人數未知
所長
現任康潤石韓語강윤석

中央裁判所基本上是該國刑事、民事案件的最高上訴法院。不過,叛國罪等罪是以中央裁判所為原審法庭,在這種情況下,其判決為最終判決且不可置疑,亦即不得上訴,有人認為無法上訴影響了北韓的司法程序正義英語right to a fair trial

中央裁判所有三個法庭英語Chambers (law)刑法庭、民法庭和特別法庭。

角色

中央裁判所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1][2]。它是1948年後該國司法系統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另一個是中央檢察所)。

它不對行政或立法行為作合憲審查,也不保護憲法規定的個人權利。[3]

其主要任務是監督所有下級裁判所,包括其審判和流程;也培訓其法官。同時也負責任命和召回特別裁判所的法官。(即地方裁判所之外的,比如軍事和鐵路裁判所)。[2][1][3][4][5]

中央裁判所對最高人民會議負責,在其休會期間對其常務委員會負責。[6]

它最初叫做最高裁判所[7],1972年重命名為中央裁判所。2012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恢復了最高裁判所的名字[8],而到了2016年,一次最高人民會議又恢復了中央裁判所的名字[9]。裁判所位於平壤[2]

組織

中央裁判所由一名所長,兩名人民參審員(인민참심원)和若干法官(人數不詳)組成[3],皆為選舉產生,任期五年[1]。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10],並可由其召回[11]。其餘法官[11]陪審員[12]則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選出。中央裁判所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立法機構)任命。中央裁判所負責指導和監督下級司法機關,包括道裁判所(도재판소)、直轄市裁判所(직할시 재판소)、人民裁判所(인민재판소)和特別裁判所(軍事裁判所군사재판소、鐵道裁判所철도재판소)。道裁判所、直轄市裁判所、人民裁判所等下級司法機關的法官和人民參審員由道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議會)任命,而特別裁判所的所長和人民參審員則由中央裁判所任命。一般法庭都由一名法官和兩名人民參審員組成,但特別審判由三名法官進行。

所長

所長列表
姓名 當選時間 參考
金克生 1948年9月9日 [13]
趙松莫 1955年3月11日 [13]
黃世煥 1956年3月13日 [13]
金夏未 1957年9月21日 [13]
許貞淑 1959年10月28日 [13]
金克生 1960年11月24日 [13]
金克生 1962年10月23日 [13]
易國欽 1966年9月30日 [13]
易永區 1967年12月16日 [13]
方學世 1972年[缺少日期] [14]
N/A 1992年7月18日 [來源請求]
金炳律 1998年9月5日 [15]
朴明哲 2014年4月8日 [16]
姜潤石 2016年6月29日 [9][17]
車明南 2021年9月29日 [來源請求]

決策

中央裁判所有三個法庭英語Chambers (law)刑法庭、民法庭和特別法庭。[18]

中央裁判所通常是國家對刑事民事案件的之最高上訴法院[5]。但在比如叛國罪的情況下為原審法庭。[3]當中央裁判所作為原審法庭時,其決定為最終且不可置疑,不得上訴。有人認為不能上訴這一點妨礙司法程序正義英語right to a fair trial[19]

中央裁判所參與對政治犯的審判,國家安全保衛部也可以以裁判所名義決定對政治犯的刑期。[20] 對於違反國家刑法的,中央裁判所可以推薦死刑[21]在中央裁判所的標準流程之外,國家也有隨意地執行死刑的情況[22],折磨認罪也時有發生。[23]

對外國人的審判總是直接在中央裁判所進行。儘管依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審判法,除了對「國家和人民」的犯罪外,審判應該首先在地方人民裁判所發生。將外國人帶去中央裁判所審判的原因似乎是為了讓審判儘快結束。著名的被審判的外國人包括:艾加侖·戈麥斯英語Aijalon Gomes李承恩凌志美裴埈皓等。[24]

中央裁判所也依照的政策對國有企業的合同糾紛、薪酬爭議和工傷進行仲裁。[3]

中央檢察所可以監督中央裁判所的決定,如果其認為裁判所決定有誤,則可以在裁判所全體會議(監察所所長也是其成員)前陳情。[5] 如果法官進行了「不公正的裁決」,則需要承擔相應負責。[25]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Yonhap 2002,第151頁.
  2. ^ 2.0 2.1 2.2 The Europa World Year: Kazakhstan – Zimbabwe. London: Europa Publications. 2004: 2482 [2018-11-16]. ISBN 978-1-85743-25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3. ^ 3.0 3.1 3.2 3.3 3.4 Arrigoni 1994,第269頁.
  4. ^ Minnich 2008,第276頁.
  5. ^ 5.0 5.1 5.2 Cha & Hwang 2008,第201頁.
  6. ^ Do et al. 2016,第144–145頁.
  7. ^ Winn 1981,第217頁.
  8. ^ Han, Dong-ho; Kim, Soo-am; Lee, Kyu-chang; Lee, Keum-soon; Choi, Jeong-ah. White Paper on Human Rights in North Korea 2014 (PDF). Seoul: Korea Institute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2014: 86. ISBN 978-89-8479-766-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7-31). 
  9. ^ 9.0 9.1 Grisafi, John G. North Korea makes position changes at SPA session. NK News. 2016-06-30 [2018-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30). 
  10. ^ Yonhap 2002,第118頁.
  11. ^ 11.0 11.1 Do et al. 2015,第135頁.
  12. ^ Do et al. 2016,第146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Scalapino, Robert A.; Lee Chong-Sik. Communism in Korea: The society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1366 [2018-11-16]. ISBN 978-0-520-0227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14. ^ Kim 1994,第179頁.
  15. ^ SPA committees and chief justice elected, prosecutor-general appointed. KCNA. 1998-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6. ^ Grisafi, John G. Supreme People's Assembly session results in leadership changes. NK News. 2014-04-10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17. ^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18-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4). 
  18. ^ Han-Kyo Kim. Studies on Korea: A Scholar's Guide.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80: 344 [2018-11-16]. ISBN 978-0-8248-067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9. ^ Do et al. 2015,第147頁.
  20. ^ Do et al. 2015,第145頁.
  21. ^ Do et al. 2015,第61–62頁.
  22. ^ Do et al. 2015,第64頁.
  23. ^ Schwekendiek, Daniel. A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 Korea. Jefferson: McFarland. 2011: 86 [2018-11-16]. ISBN 978-0-7864-85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24. ^ Do et al. 2015,第158頁.
  25. ^ DeRouen, Karl R.; Bellamy, Paul (編).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 1. Westport: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7: 567. ISBN 978-0-313-08486-7. 

引用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