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杜麗(法語:Ladurée,法語發音:[la.dy.ʁe]),法國精緻糕點品牌,成立於1862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雙層馬卡龍賣家,日銷一萬五千個。PâtisserieE.Ladurée公司(sociétéPâtisserieE.Ladurée)是一個社會公民行動簡化公司(簡化股份公司),總部設在法國的馬爾康巴勒爾。

Ladurée
公司類型私人
成立1862年,​162年前​(1862
代表人物Louis Ernest Ladurée
總部Marcq-en-Barœul, France
產業Q112165165 編輯維基數據
產品macaron
所有權者Groupe Holder 編輯維基數據
母公司Groupe Holder
網站www.laduree.com
香榭大道旗艦店
加拿大多倫多分店
泰國Siam Paragon分店
店內的糕點陳設

歷史

路易·歐內斯特·拉杜雷是一位磨坊主,同時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歷史和科學作品,他留下兩萬多封信和兩千多本書籍和小冊子。儘管當時法律制度相當嚴格,且反抗制度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他仍是直言不諱的社會改革提倡者。作為一個諷刺的辯論主義者,他經常在作品中批評不寬容、宗教教條和當局政權。1862年他在巴黎的皇家大道上創立麵包店, 然而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期間,麵包店被燒毀。爾後他在同一地點新開一家糕點店,並委託JulesChéret進行室內裝潢。天花板上畫有胖嘟嘟的天使,穿着糕點廚師服,這個天使後來成為公司的標誌,店裏內外部由相同的青瓷色調繪製。Ladurée在1930年稍有名氣,當時他的孫子皮埃爾·德凡康奈斯從雙層臥室的概念發想,把兩個馬卡龍疊在一起,並以奶油甘納許作為餡料。十六世紀時皇后嘉芙蓮·德·麥地奇將馬卡龍從意大利引進法國,這些餅乾的食譜歷年來沒有太大變化,但材料的份量使用和最終的外觀取決於烘焙師。

德凡康奈斯還在糕點店開了一間茶室,在那個時代,婦女們不被允許進入咖啡館,這間茶室非常成功,婦女們能在茶室享受聊天時光,不再受限於自家。 皮埃爾·赫爾蒙讓拉杜麗聲名大噪,他曾說: 「在一年內,拉杜麗從巴黎第八區的一家小麵包店,搖身成為大品牌。當我接手時,內部毫無組織,連商標都沒有,我還引進專業技術。」 

現今

1993年Groupe Holder接管拉杜麗,Holder的家族事業亦擁有法國PAUL連鎖麵包店,在接管後,該公司將拉杜麗從單一麵包店面打造成連鎖品牌,1997年先後在香榭大道及春天百貨開設糕點店和茶室,這兩家店皆由建築師雅克˙加西亞負責裝潢;2002年在巴黎波拿巴街設立另一家由羅賽妮˙羅卓各設計的分店,而拉杜麗第一家海外分店於2006年在倫敦開張,亦為羅卓各所負責裝潢, 波拿巴街和哈羅德百貨分店的外帶服務成為典範。拉杜麗今日版圖已擴至澳大利亞,阿塞拜疆,黎巴嫩,比利時,香港,愛爾蘭,意大利,日本,科威特,盧森堡,摩納哥,摩洛哥,巴拿馬,菲律賓,卡塔爾,羅馬尼亞,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韓,瑞典,瑞士,台灣,土耳其,阿聯酋,英國和美國。

2012年,拉杜麗發表一系列馬卡龍色系的化妝品。於2012年2月和11月分別在日本及歐洲市場推出。2014年2月,拉杜麗邀請珠寶設計師Marie-Hélènede Taillac設計了一系列時尚馬卡龍,盒子繪有彩虹色的項鍊,並綴上金色亮片及繽紛的橄欖寶石。該商品售價24美元。 拉杜麗也在東京、巴黎和紐約的商店裝潢了Marie-Hélènede Taillac風格的窗戶。

文化

拉杜麗為蘇菲亞·柯波拉執導的電影《凡爾賽拜金女》製作馬卡龍,在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尼和梅西大使對戲的場景中可以看到。拉杜麗馬卡龍亦是熱門美劇《花邊教主》中Blair Waldorf最喜歡的甜點。拉杜麗定期與時裝設計師合作:2009年與克里斯提·魯布托與瑪尼合作,2011年,拉杜麗則被摩納哥王子的婚禮選中。

店鋪據點

除了巴黎的六家店面,凡爾賽宮有一家,還有另外三家位於戴高樂機場,2017年4月份在以下城市擁有據點

歐洲
  • 安特衛普(1)
  • 巴庫(1)
  • 布魯塞爾(1)
  • 康城(1)
  • 戴高樂機場(11)
  • 維爾(1)
  • Crans-Montana(1)
  • 都柏林(1)
  • 佛羅倫斯(1)
  • 日內瓦(4)
  • 洛桑(2)
  • 里斯本(1)
  • 倫敦(4)
  • 盧卡(1)
  • 盧森堡(1)
  • 梅傑夫(1)
  • 米蘭(2)
  • 摩納哥(1)
  • 莫斯科(1)
  • 尼斯(1)
  • 巴黎(9)
  • 奧利(4)
  • 羅馬(1)
  • 勝特羅佩(1)
  • 斯德哥爾摩(1)
  • 凡爾賽(1)
  • 蘇黎世(1)
亞洲
  • 曼谷(1)
  • 貝魯特(3)
  • 杜拜(3)
  • 香港(3)
  • 伊斯坦堡(2)
  • 科威特市(2)
  • 京都(1)
  • 馬尼拉(2)
  • 菲律賓(1)
  • 卡達(1)
  • 利雅(2)
  • 首爾(1)
  • 上海
  • 新加坡(1)
  • 東京(5)
  • 橫濱(1)
非洲
  • 卡薩布蘭卡(1)
北美洲和南美洲
  • 貝弗利山(1)
  • 洛杉磯(1)
  • 紐約(2)
  • 邁阿密(2)
  • Bal Harbour(1)
  • 巴拿馬(1)
  • 溫哥華(2)
  • 華盛頓特區(1)
澳大利亞
  • 墨爾本(1)
  • 雪梨(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