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定購買力核算

恆定購買力核算英語:Constant Purchasing Power Accounting縮寫CPPA)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批准的一種會計模式,是在高通貨膨脹環境和所有其他經濟環境下對傳統原始成本會計的一種替代。[1]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英語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ited States)的授權體系下,低通貨膨脹、高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期間,即在所有可能的經濟環境中,金融資本維持總是以恆定購買力(英語:constant purchasing power)的單位來衡量,即每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英語: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CPI)。在所有經濟環境中,它也可以用貨幣化的每日指數化記賬單位(如智利的UF值)或用每日相對穩定的外幣平行匯率來衡量,特別是在惡性通貨膨脹期間,政府拒絕公佈CPI數據時。

在低通貨膨脹期間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授權

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最初的框架(1989 年)第 104(a)段中,恆定購買力核算被授權作為傳統 HCA 模式在所有通脹和通縮水平下的替代方案,包括在 IAS 29 要求的惡性通貨膨脹期間。在大多數經濟體的低通貨膨脹期間,工資、薪金、租金、養老金、水電費、交通費等收益表的不變項目通常以恆定購買力為單位進行估值,作為年度更新。這些項目的貨幣支付通常通過CPI進行通貨膨脹調整,以補償通貨膨脹對貨幣(貨幣交換媒介)實際價值的削弱,調整隻在年度而非每日的基礎上。「通貨膨脹始終是一種貨幣現象」,只能削弱貨幣(經濟體內的功能貨幣)和其他貨幣項目的實際價值。通貨膨脹不能也不會削弱非貨幣項目的實際價值。通貨膨脹對非貨幣項目的實際價值沒有影響。[1][2]

參考文獻

  1. ^ 1.0 1.1 IFRS. IAS 29 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 (PDF). IFRS: 5–22. 2013-09 [2022-03-27] (英語). 
  2. ^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2010 (PDF).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2010-10 [2022-03-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