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如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張中如(1919年—2019年9月12日[1]),男,山西原平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張中如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9年
 中國山西省原平縣
逝世2019年9月12日(2019歲—09—12)(99—100歲)
 中國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中國人民解放軍
軍銜少將
參戰抗日戰爭

生平

1919年出生於山西省原平縣[2]。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斷高中學業,在戰動總會游擊支隊、續範亭山西新軍暫編第一師36團、工人武裝自衛旅任中隊長、連長等職,加入中國共產黨[1]

1942年在八路軍晉綏軍區第八軍分區第21團(團長張新華)任第一營代理營長,同時任該地區對敵鬥爭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華國鋒。1943年3月中旬帶領一個多連在日軍前往文水縣途徑的榆樹村溝口山上設伏。戰鬥中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後準備命令部隊轉移時,右胸中彈大失血休克。子彈穿透胸部時,火藥連同棉衣中的舊棉花、斷裂的肋骨碎片一起滯留在胸腔無法排除,導致嚴重胸腔化膿感染,持續高燒、昏迷、咳膿、水米難咽、無法睡眠,瘦得皮包骨頭。1943年4月八路軍的德國籍軍醫漢斯·米勒從太行根據地回延安途徑晉綏八分區,沒有任何麻醉情況下,為張中如做了胸部清創手術,從左側後背子彈出口處切開,清除了碎骨和腐肉,並插入導管排膿,並囑咐「要儘快買個排球或籃球球膽,用吹球膽的辦法幫助胸腔排膿。沒有球膽前先用吹小銅號代替。」1943年5月初從八分區前沿的芝蘭村用擔架抬了200華里到賀家川的晉綏軍區後方醫院。在後方醫院沒有麻醉情況下,先後做了七次開胸擴創手術,第二、四、六次手術切掉了左胸第九、十、十一根肋骨,排膿管越換越粗、越插越深,創面越來越大,嚴重的褥瘡。左肺反覆化膿感染和手術壞死萎縮、失去功能,只能靠嚴重肺氣腫的右肺呼吸,心臟和氣管被擠歪,導致左胸塌下,右胸明顯隆起,胸椎骨偏移側彎,從次僅靠右肺呼吸。在後方醫院治療晉綏軍區司令部參謀、朱德總司令的兒子朱琦因腳部負傷住院駐雙拐後來留有殘疾,以自己曲折的成長經歷開導重傷病折磨下的張中如。1944年5月底張中如重傷一年多仍無好轉的跡象,被轉送大後方的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為其準備了一副有四條短腿方便抬放的擔架,與晉綏分局社會部部長周怡、張玉琴夫婦和其11歲的女兒小林同行。沿途派出民工每天輪換着抬擔架。到達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後,逐漸開始痊癒。醫生判斷是20多天在擔架上的山路上下顛簸、左右搖擺,使殘留在胸腔的膿液全部排淨而自愈。這時臥床一年多的張中如全身肌肉萎縮,軟得像棉花,後腦勺、雙肩部、雙胯部、雙足跟的七處大褥瘡,逐漸學着坐穩、站立、走路。1945年2月褥瘡基本癒合,除了腰不能轉外,可以手執拐棍慢慢行走,被安置到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幹部休養所休養。[3]

抗戰勝利後,身體基本恢復,被任命為晉綏軍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

建國後,任國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軍區政委。1953年,任中央軍委外國語文學校校長。總參二部政委。1982年1月任總參謀部二部部長[4]

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參考

  1. ^ 1.0 1.1 将星陨落:百岁开国少将、原总参某部政委、部长张中如逝世. 澎湃新聞. 2019-09-14 [201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3). 
  2. ^ 传承责任与使命----记抗战老兵、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第一任校长张中如. 新華網. 2015-09-02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3. ^ 「九死一生的八路軍營長張中如 – 太行英雄」,2014年第6期《長治方志》
  4. ^ 北海舰队原顾问李树荣将军逝世 开国将帅仅存69人. 騰訊網. [2014-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劉光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部長
1982年1月-1985年3月
繼任:
曹欣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