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張黃事變

廣州張黃事變是指在1927年11月17日凌晨,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之一的張發奎黃琪翔等人在廣州發動意圖改組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廣東省政府的一次失敗政變,其目的是反對當時控制國民政府的新桂系。雖然政變最後失敗,但在前期政治鬥爭中被迫下野的蔣中正亦得以藉此政變復出。此政變是寧漢分裂以及李唐之戰中,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內部汪兆銘、蔣中正、新桂系等派系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的一部分。

事件經過

1927年新桂系寧漢分裂之中,通過逼迫蔣中正下野,促成寧漢合流。並且成立了由新桂系操控的「中央特別委員會」,控制了國民政府的大權,並且排擠了汪兆銘。國民政府內部反對新桂系的各派政治勢力開始重新分化組合,合力倒桂。當時,最具有軍事實力的反桂勢力是原屬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新桂系不斷與唐生智發生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摩擦,雙方都準備發動內戰。

張發奎,黃琪翔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官,為李濟深部屬。北伐時期,二人北上,在寧漢分裂之後,張黃二人宣佈投向武漢國民政府,另立「第二方面軍」番號,實際上處於半獨立狀態。

1927年中,蔣中正、汪兆銘分別在與新桂系的爭鬥中失利下野。隨後蔣汪二人便分別聯絡張黃二人,以其能利用張黃二人的軍事資本,在廣州等地另立國民黨中央,以對抗新桂系所設立之「中央特別委員會」。同時,張黃二人也希望借反桂擴大影響,削弱新桂系的政治盟友,長期控制廣東之李濟深,進而奪取廣東地盤。三派勢力開始聯合。

1927年9月,張發奎、黃琪翔藉口南下清剿中國共產黨武裝,率軍自江西南下廣東。控制廣東之李濟深對張黃之部隊表示歡迎,劃出北江地區為張黃部隊之駐地,並要求張黃部隊立即出兵攻打在邊境的共產黨葉挺部隊。但張黃二人要求李濟深通電反桂作為交換條件。其時新桂系與唐生智之矛盾已經基本激化,無論從政治,軍事上新桂系都佔優勢。李濟深不願反桂,只得調動其嫡系部隊北上攻擊共產黨武裝,廣州城防空虛。張黃二人之部隊趁機控制了廣州。

1927年10月29日,汪兆銘自香港到達廣州,另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公開宣佈反對新桂系之「中央特別委員會」。此時新桂系與唐生智矛盾已經徹底激化,寧漢戰爭爆發,雙方已經在湖北安徽開戰,新桂系黃紹竑不得不將駐屯廣東的桂軍部隊撤回廣西。汪精衛、張發奎、黃琪翔趁機排擠李濟深在廣東的勢力。而蔣介石則自日本返回上海,宣佈將於11月間在上海召集國民黨中執委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的預備會,電請汪精衛,李濟深自廣東北上上海,企圖將李濟深誘離廣東。

11月16日,汪兆銘、李濟深離開廣州北上上海,張黃二人立即發報給留守廣西的新桂系排名第三的首領黃紹竑,要其前來廣州暫代李濟深之職務。因新桂系之政治盟友李濟深離開廣東,新桂系同意黃紹竑前往廣州,以控制局面。不料黃紹竑於17日凌晨到達廣州,尚未住下,寓所就被張發奎派兵包圍。黃紹竑立即在包圍圈未合攏之時化裝逃離廣州前往香港。張黃二人遂正式發動政變,將桂系在廣州周邊的部隊繳械,並將原李濟深部屬薛岳黃鎮球之部隊收買倒戈,攻擊粵西地區的桂系主力部隊第七軍,第七軍被迫退回廣西。18日,張發奎自任廣州軍事委員會主席,以汪派人物顧孟余陳公博分別出任廣州政治分會主席和廣東省長。

因當時李唐之戰正在進行,新桂系無暇顧及對廣東用兵,於是只得行政治和輿論攻勢,張黃二人與新桂系爆發了大規模的輿論戰。張黃二人攻擊黃紹竑入粵,是企圖將張黃二人之部隊繳械,張黃政變實為自衛。而新桂系,李濟深則聲稱黃紹竑所部乃合法入粵,張黃二人兵變實乃軍閥行徑。一時間輿論大嘩。

在上海舉行之國民黨四中全會預備會上,新桂系,李濟深與汪兆銘立即展開了爭鬥。新桂系和李濟深聯合反汪各派攻擊汪精衛,要求先追究張黃事件之責任,再召開四中全會。而蔣中正則以「中立調停」的姿態,聲稱張黃事件應壓後處理。在各派圍攻之下,汪兆銘突然拋出要求蔣中正復職之提案,意圖轉移視線。由於當時國民黨內各派勢力之政治利益難以調和,蔣中正復職為各派唯一可接受之共同點。自此,在寧漢分裂前期被迫下野的蔣中正,得以借廣州張黃事變復出。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唐生智、新桂系、李濟深、汪兆銘、蔣中正、張黃二人錯綜複雜的政治爭鬥之下,中國共產黨利用潛伏在張黃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和左翼分子發動起義,中國大陸史學界稱之為「廣州起義」。張黃二人連夜逃往廣州河南區粵軍李福林部駐地,隨後立即抽調防備桂系之軍隊主力約5萬餘人,圍攻廣州。12月14日,廣州起義失敗。張黃之部隊奪回廣州,共產黨部隊大部戰死,部分撤離。

蔣中正立即利用這一事件,反而連同新桂系和李濟深倒汪。12月16日,蔣中正下令上海衛戍司令部秘密監視汪派人士,並且電告黃琪翔,要求其辭職。隨後又親自勸告汪兆銘下野出國。汪兆銘不得已,與黃琪翔下野出國,汪兆銘在寧漢分裂以來第二次被迫下野。

此時唐生智丟失安徽,湖北,全軍收縮於湘南,敗局已定。新桂系立即調動部隊,連同李濟深之粵軍,圍攻張發奎。桂軍從廣西大舉東進,粵軍則自潮汕地區西進,新桂系另有一部自上海海運汕頭助攻。張黃軍下屬之第四軍繆培南,薛岳師,黃鎮球師首先東進進攻東江地區的陳銘樞陳濟棠粵軍,將二陳的部隊擊退。隨後主力回師進攻東進的黃旭初桂軍。雙方激戰數日,張黃部隊軍心不穩,又無後援。李福林部和廣東海軍又倒戈,已經無力再戰。繆培南率部退往粵北,後被蔣介石收編。張發奎通電下野。新桂系之政治盟友李濟深重回廣州。

影響

廣州張黃事變是寧漢分裂到二次北伐之前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部接連不斷,錯綜複雜的政治爭鬥中的一部分。期中涉及的政治派別有新桂系,汪兆銘,李濟深,蔣中正等等。在寧漢分裂期間,新桂系成功迫使蔣中正下野而換取寧漢復合,而在寧漢復合之際,又通過排擠汪精衛而奪得了國民政府實權。隨後,新桂系的地位遭到了武漢方面手握重兵的唐生智的挑戰,新桂系在與唐生智的政治,軍事鬥爭期間,蔣汪二人卻聯合起來,利用張黃二人在廣州政變來打擊新桂系以及其政治盟友李濟深,從而使蔣介石得以復出。此時共產黨亦利用各派矛盾在廣州起事,後雖然失敗。但這一機會卻被蔣中正利用,逼迫汪兆銘下野。新桂系在擊敗唐生智後也騰出了力量,和李濟深圍攻張黃。使得新桂系在華南地區的勢力範圍得以重建。

新桂系的勢力雖然通過擊敗唐生智和張黃二人而處於上升階段,並且鞏固了華南的勢力範圍。但是由於強勁的政治對手蔣中正的復出,新桂系被迫解散中央特別委員會,在政治影響力上遭受了挫折。而汪兆銘則再次被迫下野,其政治資本損失殆盡。此後,汪兆銘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之影響力一落千丈。其後汪兆銘雖然復出並在黨內擔任一定職務,但其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參考書目

  •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1988年2月第1版,《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 劉志超等著,1998年3月第1版,《民國軍閥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 莫濟傑,陳福霖[美]著,1991年8月第1版,《新桂系史》,第一卷。廣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