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
1°18′06.1″N 103°51′04″E / 1.301694°N 103.85111°E
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Prinsep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是新加坡的一座長老會教堂,位於新加坡中區的布連拾街。
該堂1843年創建時,稱為馬來禮拜堂。它是新加坡第一座僑生教堂。目前的羅曼式教堂建於1930年到1931年。
1931年新加坡基督少年軍在這裏成立。
歷史
1839年,加入倫敦會傳教的長老會牧師基斯柏理(Benjamin Peach Keasberry)為馬來族男孩建立一所精英寄宿學校,附設印書館。其中一些學生為王室後裔。1843年,位於六馬路(布連拾街)的教堂建築完成,基斯柏理將其印書館遷來此處。教堂最初被命名馬來禮拜堂(或「僑生堂」),俗稱基斯柏理教堂,以紀念牧師對馬來社會的貢獻。1843年,傳教士台約爾主持了馬來禮拜堂的第一次講道[1]。
1847年,教堂獻堂典禮後不久,倫敦會離開新加坡前往中國,留下基斯柏理單獨在此,直到他1875年9月6日死亡。
1885年,長老會得到住在倫敦的新加坡商人的資助,從倫敦會購買了這座建築,更名為六馬路禮拜堂(布連拾街教堂)。僑生和潮州人在此教堂舉行禮拜。1929年潮州人在布連拾街斜對面建成自己的教堂建築,現在稱為新加坡生命堂(Singapore Life Church)。
早在1901年,已有新建教堂的計劃。1930年3月5日,第一位馬來半島華人爵士宋旺相為教堂奠基。1931年2月4日教堂正式開幕獻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佔領期間,教堂被迫擊炮炮彈所毀,汲多馬(吉布森)牧師被日本人監禁。教堂於戰後的1947年修復。
1953年,第一位本地全職牧師就任。戰後,土生華人信徒減少,1956年,教堂更名為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非土生華人信徒迅速增長,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起了一座四層建築,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20世紀60年代,教會在早晨開辦幼稚園。
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於2000年1月12日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建築
參考文獻
-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02), Singapore's 100 Historic Places, Archipelago Press, ISBN 981-4068-23-3
- Norman Edwards, Peter Keys (1996), Singapore - A Guide to Buildings, Streets, Places,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ISBN 9971-65-231-5
- Preservation of Monuments Board, Know Our Monuments
- ^ Buckley, Charles Burton. An Anecdotal History of Old Times in Singapore 1819-1867., 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