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力加通道
保力加通道(英語:Bollinger Bands,略稱:BBands)也稱為布林通道、布林帶、包寧傑帶狀,或布歷加通道,是由美國作家、金融分析師約翰·包寧傑(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發明的技術分析工具,通過該工具,投資者可以看到金融工具或商品的價格如何隨著時間而波動。該工具結合了移動平均和標準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態是由三條軌道線組成的帶狀通道(中軌和上、下軌各一條)。「中軌」為股價的平均成本,「上軌」和「下軌」可分別視為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
定義
「保力加通道」是這樣定義的:
一般情況下,設定N=20和K=2,這兩個數值是一開始創辦人所設計的標準用法,也是在保力加通道當中使用最多的。在日線圖裏,N=20其實就是「月均線」(MA20)。依照正態分佈規則,約有95%的數值會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正負2個標準差( )的範圍內。
保力加通道是由三條綫組成,在中間的通常爲 20 天平均綫,而在上下的兩條綫則分別爲信道頂和信道底,算法是首先計出過去 20 日收巿價的標準差,通常再乘2得出2倍標準差,通道頂爲 20 天平均綫加 2 倍標準差,通道底則爲 20 天平均綫減 2 倍標準差。
兩大指標
由布林帶衍生出兩項頗為實用的指標——「%b指標」和「帶寬指標」,以輔助布林帶的判讀和運用。
%b指標
指標(Percent b,PB),以數字形式呈現收盤價在布林帶中的位置,做為交易決策時的關鍵指標。例如:當%b值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盤價處於布林帶的中間位置。
〖計算公式〗
- %b值 = (收盤價−布林帶下軌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
由於收盤價會在上、下軌道震盪遊走,幅度甚至大於軌道範圍(0~1),因此%b值沒有上下限。當走勢向上突破,收盤價落於上軌上方時,%b值> 1;而走趨向下突破,收盤價落在下軌下方時,%b值< 0。
藉由觀察分析「%b指標」可以提供投資時的參考,依據指標的強弱走勢,作出買賣決策。
帶寬指標
帶寬指標(Bandwidth,BW),是由布林帶中軌及上、下軌衍生出的指標,利用股價波動範圍以判斷趨勢的強度與轉折。
〖計算公式〗
- 帶寬指標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 ÷布林帶中軌值
布林帶中軌為股價的移動平均值(平均成本),所以帶寬指標值可視為通道上、下軌幅度與股價平均成本的比率(例如:當帶寬指標值為0.3,代表通道上、下軌幅度為股價平均成本的30%)。「帶寬指標」值越高,代表幅度相對平均成本比率越大;值越低,代表幅度相對平均成本比率越小。
帶寬指標,最常用於限定收斂狀態,一種基於波動率的交易機會; 指標,則用於淨化交易模式,也是交易系統的一種輸入訊息。[1]
參見
腳註
- ^ Bollinger Bands官方網頁。. [2014-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1).
外部連結
- John Bollinger的官方網站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1-18(英文)
- Capital Growth Let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Bollinger的《資本成長通訊》官網)(英文)
- 名詞解釋:Bollinger Bands - BBands軌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繁體中文)
- %b指標(Percent b)(繁體中文)
- 帶寬指標(Bandwidth)(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