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賽語音系
巴賽語音系(英語:Basay phonology)為巴賽語之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適當的Unicode符號來標示。在台灣南島語的書寫系統的訂定上,元輔音之音系表原則上都是先「發音部位」(橫列)、後「發音方法」(縱列)、再考量「清濁音」,來訂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構。[1]
音系特徵
自1990年代之後李壬癸院士的研究提出該語與噶瑪蘭語(Kbalan)似乎較為雷同。與噶瑪蘭語在詞彙,音韻,構詞,句法,語音等方面不但對應也極相近。[2]
語音分區
除大台北地區,基隆市,新北市金山區、萬里區、瑞芳區、貢寮區等外,宜蘭縣"社頭"(trobiawan,哆囉美遠)族群亦歸屬為巴賽語群。[3][4] 而宜蘭縣"里腦"(linaw)族群用語亦歸為巴賽語相近之語系。[1][5]
書寫系統
使用17個拉丁字母,一個二合字母/ng[ŋ]/,全部18字母。字母分為元音及輔音二大部分。元音4個(i、u、e/ə/oe、a),輔音14個(p、b→{v}、t、c、k→{q}、m、n、ng、s、z、l、r、w、y)、另加上2個輔音語音轉換字母({v}、{q})。因/ng/沒有用在單詞的開頭故無大寫。聲門塞音/ʔ[']/,或用撇號/'/符號、或則省略。[6] 其餘字母(d,f,g,h,j,o,q,v,x)用在增音、特殊表示,及外來語上。[7]
byq大寫字母 | A | B | C | E | I | K | L | M | N | P | R | S | T | U | W | Y | Z | ' (ʔ) | |
---|---|---|---|---|---|---|---|---|---|---|---|---|---|---|---|---|---|---|---|
byq小寫字母 | a | b | c | e | i | k | l | m | n | ng | p | r | s | t | u | w | y | z | ' (ʔ) |
元輔音
巴賽語基本上有4個元音字母,14個輔音字母,1個聲門塞音符號。[6] 輔音分清濁,不分送氣與不送氣;有輕重音之語氣表現,但無類似閩南語的聲調。[8] 新北市貢寮區 babang(新社/B)及宜蘭縣trobiawan(哆囉美遠/T、社頭)二地區語音上有/b/→/{v}/及/k/→/{q}/之音變轉換。[6] 台灣南島語的書寫系統的訂定,原則上都是先「發音部位」(橫列)、後「發音方法」(縱列)、再考量「清濁音」,來訂定其書寫字母。[9] 輔音/d/,/g/,/h/,/x/,及半閉元音/e/與/o/均作增音時使用。須注意中央元音/ə/用/e/表示,須與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有所區別。/auw/或/au/可用/aw/替代,/ai/可用/ay/替代,/eu/與/eo/可用/iw/替代,/oi/可用/uy/替代。[6]
|
音變
從音變過程不但可以觀察出語種之間的連繫關係,亦可以看出語種在時間流程上之演化進程。巴賽語及噶瑪蘭語之語音關係、在音素方面,除了*p, *b, *m, *N, *w, *y, *i, *u 基本保持不變外,兩者亦有五種共同的音變。且其中兩種音變只存於巴賽語與噶瑪蘭語:(1).*j, *n 與 *N 的合併、(2).*k 的分裂為k 與q,屬於這兩種語言的共同創新音變。且巴賽語也保存了古南島語的一些語音如/bukəS>bukəs/(頭髮)等。[4][2][10]
與噶瑪蘭語等之語音對應
參見
例文
三貂社祭祖歌
於1936年10月台北帝國大學人類學教授淺井惠倫對新北市三貂社(Santiago/Ki vanow-an)新社巴賽語發音人「潘氏腰」(時年75歲)進行語音記錄之研究。[13][14]。 其中一支「祭祖歌」,歌詞如下:[15]
Sa-tzay-an na spaw ki vanow-an (三貂社祭祖歌)
註釋
- ^ 1.0 1.1 李壬癸,"宜蘭縣南島民族與語言",宜蘭縣政府,1996年10月. ISBN 957-00-8252-6 (巴賽文)
- ^ 2.0 2.1 李壬癸院士,"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前衛出版社,2010-1,p.201.ISBN 9789578016354 (巴賽文)
- ^ 陳志榮 著,"噶瑪蘭人的宗教變遷"存档副本. [201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2).,平埔文化資訊網,2009-11-18.
- ^ 4.0 4.1 李壬癸/中央研究院,"巴賽語的地位"[1][永久失效連結],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2:155-171,2001. (巴賽文)
- ^ SIL International,"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 byq"[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Ethnologue-Languages of the World,2011.
- ^ 6.0 6.1 6.2 6.3 李壬癸(1999), 「Some Problems in the Basay Language」,台灣南島語言論文選集(第1冊),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台北,2004/11,p.481. ISBN 957-01-8413-2 GPN 1009303036 (英文)
- ^ 李壬癸(Paul Jen-kuei Li),"臺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Orthographic Systems for Formosan Languages)",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臺北市(Taipei),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May 1991).
-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1),人口與分佈,見南島語族 [online]。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引用於2005年1月19日]。全球資訊網網址:存档副本. [200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06).。
-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存档副本 (PDF). [2017-06-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2-12).,台語字第0940163297號,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號公告,中華民國94年12月15日.
- ^ 10.0 10.1 燕海雄,"論東亞語言塞音的音變規則",中西書局,上海,2011年1月. ISBN 978-7-5475-0210-5
- ^ 李壬癸,"台灣北部平埔族種類及其互動關係"存档副本.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7).,台灣北部平埔族種類及其互動關係,2009-11-18.
- ^ Paul Jen-kuei Li ,"Origins of the East Formosans: Basay, Kavalan, Amis, and Siraya"存档副本 (PDF). [2014-02-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7).,Academia Sinica,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5.2:363-376, 2004.
- ^ 拍攝者:宮本延人,"貢寮新社平埔老嫗潘氏腰"[3],人類學: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群:凱達格蘭(Ketagalan):影像-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攝製地點:台北州基隆郡貢寮莊新社/社名:三貂新社/行政隸屬:台北縣貢寮鄉雙玉村,攝製時間:昭和11年(1936)10月.
- ^ 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藏品資料/靜態影像,"(新北市)貢寮新社平鋪老嫗潘氏腰(照片)"[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科會國家型科技計劃─臺灣大學數位典藏創新應用前鋒計劃(EPEE)/1930年代臺灣平埔族群影音資料整合應用與推廣放映計劃,2011.
- ^ 陳淑華,"噶瑪蘭族",秋雨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10月. ISBN 978-986-00-6775-0
參考文獻
- 本土信徒總檔,"訪記「北投社」凱達格蘭人潘慧耀長老"[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賴永祥長老史料庫,2011年.
- 莊華堂,"巴賽風雲",唐山出版社,2007/09/01.ISBN 9789867021540
- Jack Ryalls, Susan J. Behrens,"Introduction to Speech Science--From basic theorie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言語科學概論--從基礎理論到臨床應用)"[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orld Publishing; 1 edition (April 24, 2003),pp.167. ISBN 978-0205291007
外部連結
- The Austronesian Basic Vocabulary Database: From Bioinformatics to Lexom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BVD: Basai/Laurent Sagart(巴賽文)
- ABVD: Basay/Jen-kuei Li(李壬癸)(巴賽文)
- ABVD: Proto-Austronesian/Blust(PAN)(1999)
- ABVD: Proto-Austronesian(PAN)/Zorc (1995)
- 淺井惠倫/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絡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凱達格蘭族的蕃歌/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永久失效連結]
- 語言學英漢對照表/香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