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辯(?—?),一作智辨[1]知辯[2][3],祖籍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三房,唐朝官員。

生平

崔智辯原為低級將領,在裴行儉出任吏部尚書時受到引薦,之後成為名將[4]麟德二年(665年)春閏三月,疏勒弓月引領吐蕃進攻于闐唐高宗李治敕令西州都督崔智辯和左武衛將軍曹繼叔率領軍隊前往救援[5][2],崔智辯以西域道行軍總管的身份調集部隊,徵發了府兵兵募在內的西州地區兵員,此次軍事活動一直持續到麟德二年八月十五日(665年9月29日)之後[6]乾封元年(666年)四月底之前,部隊已經返回,行軍回城為□職城——胡乍城——據史德城(今圖木舒克市托庫孜薩來遺址)——河頭——撥換城(今阿克蘇)——安西,榮新江陳國燦認為此次出兵很可能達到了戰略意圖[7]上元元年(674年),崔智辯率領部隊在青海道擊敗吐蕃[8]永淳二年五月乙巳(683年6月18日),後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率領突厥軍隊進攻蔚州,殺死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率領軍隊從朝那山北側出兵襲擊突厥軍隊,反被殺死[9][10][11][1][12],一說被突厥俘虜[3][13]

參考資料

  1. ^ 1.0 1.1 《舊唐書·卷五·本紀第五》:五月庚寅,幸芳桂宮,陰雨,還東都。突厥寇蔚州,殺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辨率師出朝那山掩擊之,為賊所敗,遂寇嵐州。
  2. ^ 2.0 2.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闐。敕西州都督崔知辯、左武衛將軍曹繼叔將兵救之。
  3. ^ 3.0 3.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又攻媯州,圍單于都護府,殺司馬張行師,攻蔚州,殺刺史李思儉,執豐州都督崔知辯。
  4. ^ 《舊唐書·卷八十四·列傳第三十四》:行儉嘗所引偏裨,有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為名將,至刺史、將軍者數十人。
  5. ^ 《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是春,疏勒、弓月、吐蕃攻于闐,酉州都督崔智辯、左武衛將軍曹繼叔救之。
  6. ^ 孫, 繼民, 《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三次行军考》,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 (第1期), 1988年, (第1期): 110–115 [201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0) 
  7. ^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 第5集》.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5月: 295–331、339–354. ISBN 7-301-01022-2 (中文(簡體)). 
  8. ^ 郭培育,郭培智主編. 《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 鄭州市: 大象出版社. 2005年4月: 197. ISBN 7-5347-3819-9 (中文(簡體)). 
  9. ^ 《舊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四十三》:永淳中,突厥圍豐州,都督崔智辯戰歿。
  10.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永淳二年,進寇蔚州。豐州都督崔智辯擊之,反為賊所殺。
  11.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永淳中,突厥圍豐州,都督崔智辯戰死,朝廷議棄豐保靈、夏。
  12. ^ 《通典·卷一百九十八·邊防十四》:進寇蔚州,都督崔智辯擊之,反為所殺。
  13.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乙巳,突厥阿史那骨篤祿等寇蔚州,殺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將兵邀之於朝那山北,兵敗,為虜所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