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船 (中國)

寶船,又名寶舟,為鄭和下西洋時所用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鄭和船隊中的主力旗艦。寶船的具體形制結構及尺度大小一直存有爭議。一般認為其具有多種不同的船型,大小也不盡相同,但均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艦船,被描述為「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航行時「維銷掛席,際天而行」。[1]

十二帆寶船的模型
船廠出土的船舵

歷史文獻記載

伊本·白圖泰所著的《伊本·白圖泰遊記》有記載對宋元時代來往印度洋的中國海船的描述:「大者張12帆,載1000人,其中六百名水手,400名士兵弓箭手等。大船用20至30搖櫓,每櫓15至30人搖,單是操作搖櫓,需要300至900人。」

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有三種定稿本,分別是《說集本》,《淡生堂本》和《三寶征夷集本》。明抄本《說集本》:「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2]《瀛涯勝覽》明抄本《淡生堂本》:「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2]《瀛涯勝覽》明抄本《三寶征夷集本》:「寶船六十三隻,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3] 然而早期的《瀛涯勝覽》並沒有寶船尺度的相關記錄,其尺度的記載亦只出現在後期的版本.

1434年隨鄭和下西洋的龔珍在《西洋番國志》中記錄:「其所乘之寶舟,體勢巍然,巨無以敵。蓬、帆、搖櫓,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4]

《鄭和家譜·下西洋船舶》:「撥舡六十三號,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十五丈」。[5]

顧起元客座贅語·寶船廠》:「寶船六十三號,大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6]

《明史稿》《鄭和傳》:「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中容數百人。」。[7]清代《明史·鄭和傳》記載:「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

費信的《星槎勝覽》:「永樂七年己丑,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領官兵,駕使海船四十八號,往諸番國開讀賞賜。是歲秋九月,自太倉劉家港開船,十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泊。十二月,福建五虎門開洋,張十二帆,順風十晝夜,至占城國」。[8]

羅懋登西洋通俗演義》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較詳細的敘述,鄭和船隻,最大的一號船,上有九桅杆,名為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共36號:二號船立八道桅杆,名為馬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共700號;三號上立七桅杆,船名為糧船,,長二十八丈,闊一十二丈,共240號;四號船上立六桅杆,名為坐船,長二十四丈闊九丈四尺,共300號,五號船上立五桅杆,名為戰船,長一十八丈,闊六丈六尺,共180號。然而羅懋登著的《西洋通俗演義》是一類「演義小說」,而其亦是已知最早的寶船尺度記錄,其他文獻中的寶船尺度描述均出自該小說,因此真確性成疑.

祝允明《前聞記》記載,鄭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有一號二號等,有清和號、惠康號、長寧號、安濟號、清遠號等,有以船上用櫓之大小,分別為大八櫓、小八櫓[9]

《明史·兵志》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來源請求]

爭論

關於鄭和寶船是不是如《明史》所記載的那樣大,有兩派不同的觀點。

 
《鄭和歸來》。 藝術家弗拉基米爾·科索夫 2018
  • 肯定派:
    • 曾有學者以簡單的材料力學理論計算四十四丈長的寶船所需強度與結構厚度等,假設龍骨是用鋼做,則其所得在一合理範圍內。[來源請求]
    • 曾有學者以現代船舶的統計回歸資料略估鄭和寶船的船型及各種流體動力學方面的性能,並且推估其阻力與動力來源尚稱合理。[來源請求]
    • 伊本·白圖泰遊記中早已紀錄中國巨大的12張帆可載千人的海船。白圖泰的紀錄可作為12帆載千人的寶船的旁證。
    • 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船塢寬可容20丈,與寶船尺寸相符。
    • 南京靜海寺鄭和殘碑所記「兩千料海船」,不是「寶船」,而是較小的「戰座船」。
  • 質疑派:
    • 認為《明史·鄭和傳》記載出自《三寶太監西洋通俗演義記》。[來源請求]
    • 根據南京靜海寺鄭和所立殘碑記載:「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擼船……清海道。永樂四年,大船駐於舊港港口,即古之三佛齊。……首陳祖義、金志名等,於永樂五年七月內回京。由是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並八擼船。……國王亞烈苦奈柰兒謀劫錢糧船隻」;根據龍江喬廠誌的尺度,四百料船計為約100噸排水量,二百料船計為約50噸排水量,因此二千料船估計為400噸排水量上下,計算後二千船的尺度只與明清封舟相約,即長約45米,闊約9米,深約4.3米,而遠未達44丈長(約137米)的尺度。
    • 造船廠出土的11.07米長舵桿僅適合用於四到五倍長的福船,船長約為45到55米。(若寶船是較不耐風浪的沙船,則尺寸相符。)
    • 至今未有人複製能夠實際航行的44丈「寶船」。(目前複製中的寶船多採用質疑派的說法。)
    • 認為木材強度有限,過大的船體無法保證水密性,難以做長時間的航行。[10]
    • 據洪保墓中的壽藏銘銘文中提到的五千料大福號和南船記一書中記載的一百料船、一百五十料船、二百料船、四百料船去進行估算,達到五千料的大福號亦不過七十公尺長和十四公尺寬,而大福號應該是該次出航的旗艦,才會特地在壽藏銘中記載此船,亦即大福號極有可能是寶船(旗艦)。用此方法估算寶船尺寸方為合理。而壽藏銘的銘文應當是在洪保仍健在時確定,他身為鄭和的副使,可信度極高。
    • 中國對數字的紀錄常有誇大的成分明朝崇禎時焦勖編寫的《火攻掣要》記載的西洋大船尺寸「大者長六十丈、闊二十丈」已經超過鄭和寶船尺寸 但當時西洋並沒有這樣大的船

寶船還原

西元2010年,由中國南京鄭和寶船廠所製造的一艘可進行遠洋航行的仿明代鄭和寶船的寶船主體,經已完成三分一;該船長逾71米,排水量達一千六百噸,自上而下共五層。寶船以中國的傳統工藝方式建造,預料於2011年完成船體的安裝,2013年進行航行試驗。[11]2012年7月:「仿古鄭和寶船船體落成儀式」舉行,船體主體框架基本完成。但是在船身主體已經完工,龍骨、船舷側外板也已安裝到位後,寶船復建工作就已暫停。

模擬航海性能

有效馬力與速率

若是在速率五節時,寶船模型比福船的阻力小92%。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來看,若是能提供 50kW 的功率,寶船能達到約 4.4 節。福船之浸水表面積大於寶船,所以使得福船阻力大於寶船,使寶船船速會大於福船。按文獻上的航行路線和時間推算,寶船每日航行大概一百海里,航速平均大概四至五節。[12][13]

橫搖穩度與安全性

寶船模型的穩度消失角英語Limit_of_positive_stability約為84度。穩度消失角相當大,但並非不合理或不可能。一些現代船隻也常有超過90度的穩度消失角。寶船稜塊系數適中,狀似圓型;使其能夠有大的穩度消失角。最大扶正力臂及其對應的橫傾角為衡量大傾角穩度之重要指標。以最大值發生的角度來看。寶船其船寬大、乾舷也大,使其扶正力臂最大值較早出現,故仍具有足夠之扶正力矩,表示其能承受大的橫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運動性。寶船模型橫搖週期的數值約為 2.2 秒到 2.8 秒左右。

參考文獻

  1.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郑和宝船. www.cmes.org. [2021-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2. ^ 2.0 2.1 馬歡原著 萬明校注 明鈔本 《瀛涯勝覽》校注 第207頁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8-3
  3. ^ 馬歡原著 萬明校注 明鈔本 《瀛涯勝覽》校注 第5頁,第207頁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8-3
  4. ^ 龔珍《西洋番國志·自序》,第6頁,中華書局向達校注,ISBN 7-101-02025-9
  5. ^ 鄭鶴聲 鄭一鈞 編《鄭和下西洋文選》87頁 海洋出版社 2005 ISBN 7-5027-6376-7
  6. ^ 顧起元客座贅語》第29頁《寶船廠》 鳳凰出版社江蘇地方文獻叢書 ISBN 7-80643-979-X]
  7. ^ 《明史稿》 鄭和傳
  8.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星槎勝覽·占城國》
  9.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或見向達校注 《西洋番國志》附錄六: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55-56頁 ISBN 7-101-02025-9
  10. ^ 直至20世紀根據科學驗證和鋼鐵加固的木製船,沒有在92米以上海中航行遇到結構問題的。**洪保墓下的壽藏銘中提及的五千料船,根据龍江喬廠誌的尺度,四百料船計為約100噸排水量,二百料船計為約50噸排水量,五千料船計算後其尺度亦只有約57米長,約14.2米闊,約6.2米深,排水量約1200噸,遠未達44丈長(約137米)的尺度。.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9). 
  11. ^ 「鄭和寶船」2013年啓航. [失效連結]
  12. ^ 陳政宏、許智超,“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等排水量福船及沙船的性能比較”,[[國立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PDF). [2017-06-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13). 
  13. ^ 許智超、陳政宏. “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典型福船及沙船性能之初步比較研究” (PDF). 國立成功大學造船暨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2019-09-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2-04).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