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仲(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仿魯直隸省雄縣(今河北省雄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戰爭知名將領。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 第7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45年6月26日—1947年12月17日
前任宋哲元
繼任楚溪春
中華民國 第2任甘肅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29年8月—1931年8月10日
前任劉郁芬
繼任馬鴻賓
中華民國 第1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28年9月24日—1931年1月6日
繼任馬麒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3年2月2日
 大清直隸省保定府雄縣
逝世1990年8月14日(1990歲—08—14)(97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軍銜 二級上將
學歷
經歷

早年經歷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着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早年入北洋第二鎮王占元部為炮兵。1914年轉入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歷任馮玉祥部下炮兵班長、連長、營長、團長。

中年經歷

國民軍時期

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北京政變後,國民軍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旅長。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師長。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後,馮玉祥加入中國國民黨,孫連仲隨之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聯軍第十路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擊敗了直軍奉軍

1928年9月,國民政府設置青海省,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回族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甘肅省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蔣介石的裁兵政策,與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討伐蔣軍,是為中原大戰。任護黨救國軍西北第八路總指揮。中原大戰中,任反蔣聯軍第二方面軍第5路總指揮,參加隴海路方向作戰。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

馮玉祥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中敗北後,退到黃河以北的反蔣聯軍第二方面軍第五路軍總指揮孫連仲於1930年10月18日在新鄉通電投蔣,10月26日被委為第二十六路軍,合計五萬餘人。隨後率該部到山東濟寧就食整編:

  • 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 參謀長趙璞(原青海省省會公安局長)/1931年5月由軍官訓練班主任趙博生接任。總參議田鎮南(原青海省交通處長),參謀處長劉樹棟,副官處長趙安仁(原孫部第三十一師副官長),軍務處長李中立,軍需處長袁其紱(原青海省政府秘書長),軍醫處長董丹麟(原青海省中山醫院院長),政治處長馬永安(原青海省聯合處長),兵站處長馬步才(原青海省糧食局長)
  • 第25師:西北軍董振堂第13師、季振同第14師(由馮玉祥總部手槍旅和炮兵營擴編成西北軍總部警衛師)、李松昆第25師組建。孫連仲兼師長。未設師部。副師長馬永安兼,參謀長劉樹棟兼。1931年11月25日李松昆繼任師長,正式設立師部,由王伯驤任參謀長。
    • 第73旅:原13師縮編,旅長董振堂。一團團長郭通培,二團團長張,三團團長曹金聲。
    • 第74旅:原14師縮編。旅長季振同。四團團長黃中嶽,五團團長張嵐峰/劉毓祺/曹金聲,六團團長張克明。
    • 第75旅:原25師縮編。旅長李松昆、張芳昭、劉振亞張金照。七團團長杜幼鼎(新民),八團團長閻廷俊,九團團長張芳昭
  • 第27師:西北軍高樹勛第12師及(第八師高致和)第16旅、(宋哲元第四路軍周永勝第38師曹金聲)第76旅等2個旅編成,師長高樹勛兼。副師長朱明軒/1931年5月趙璞,參謀長趙璞兼。
    • 第79旅:旅長馮安邦,一團團長侯象麟,二團團長李錦亭,三團團長賈。後旅長池峰城
    • 第80旅:旅長施積樞(未到職,由呂如珂代理),四團團長池峰城,五團團長王廣田,六團團長王天順。
    • 第81旅:旅長王恩布。七團團長楊守道,八團團長黃樵松,九團團長。
  • 騎兵第4師:西北軍騎兵第一師張華堂部、騎二師第六旅祝常德等兩旅編成。師長關樹人(原西北軍騎兵第3師師長。劉汝明的二妹夫),副師長張華棠,參謀長嚴惟琮
    • 第7旅:原騎一師主力,旅長張華堂兼。
    • 第2旅:原騎二師第六旅附騎一師一部。旅長祝常德
  • 直屬炮兵團長鄭錫安


1931年初,第26路軍調到南京浦口,又進行了整編。1931年4月,蔣介石調集20萬大軍分4路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蔣介石任命孫連仲為江西清鄉督辦,命令該部的2個炮團和騎兵師等部留在江北,總指揮部直屬隊和兩個師,約2.7萬人開赴江西圍剿中央紅軍。1931年5月,高樹勛第27師首先出動,第81旅在江西永豐縣中村地區被紅軍殲滅,師部和前去增援的第79旅遭受重創,千餘士兵被紅軍俘虜。不久被俘士兵和軍官就被紅軍釋放回來了。此戰之後,孫連仲收縮兵力固守不前。第二十六路軍下組建第十七軍,軍長高樹勛,轄第25、第27師,李松昆繼任第25師師長。孫連仲公開要把第26路軍編為兩個縱隊,分別由董振堂、李松昆任長官,高樹勛殘部也將編入,委任高樹勛為前敵總指揮;為此,軍長高樹勛到南昌稱病不歸,組建第十七軍未實施。1931年7月蔣介石坐鎮南昌調集30萬人開始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紅軍。紅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戰略,全殲上官雲相第47師的第2旅、師部特務營、第54師師部和兩個旅大部,又乘勝在黃陂圍住敵第8師毛炳文等部,殲敵4個團,爾後回到興國縣境內休整。 蔣介石令第26路軍進至贛南寧都,處於紅軍半包圍,董振堂後來寫的《第26路軍舉行暴動的計劃》稱路軍兵力分佈情況為「全部麇集寧都城,周圍儘是赤色區域,米菜都買不到。」孫連仲本人請假赴南京治牙,部隊交由參謀長趙博生指揮,多位旅長、師長長期不在寧都城。孫連仲赴南京前,提拔李松昆為第25師師長、路軍代理總指揮,張芳昭升任第75旅旅長。但李松昆威望不足,實際管不了事,將領們不聽其指揮,參謀長趙博生實際上掌握着全軍。1931年12月14日,趙博生同第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率兩旅、第二十六路軍直屬隊及第27師一部共1.7萬人寧都起義編為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二十六路軍隨後整編,2個師從3旅9團制改為2旅4團制,騎兵第4師番號撤銷,所屬祝常德旅改為74旅編入25師,張華堂旅改為騎兵16旅/路軍補充旅/獨立44旅,直屬路軍,另以原25師殘部整編為73旅。趙璞復任路軍參謀長。

  • 第25師師長李松昆,參謀長王伯驤
    • 第74旅:原騎四師第八旅。旅長馮安邦。一四七團團長張克明,一四八團團長杜幼鼎。
    • 第75旅:旅長張金照(張芳昭),一四九團團長閻廷俊,一五零團團長黃。
  • 第27師 高樹勛兼,,副師長王恩布,參謀長趙璞兼
    • 第79旅:旅長呂如珂/池峰城。一五七團團長侯象麟,一五八團團長黃樵松
    • 第80旅:旅長王天順。一五九團團長池峰城,一六零團團長楊守道
  • 獨立第44旅:旅長張華棠,參謀長張爾共,團長吳鵬舉,仲得山

1932年04月19日兼任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第九路軍司令[1]。1932年8月,該路軍在宜黃被紅軍擊敗,第17軍軍長高樹勛被國民政府明令撤職並通緝在案,第17軍番號亦撤銷,該路軍整編,將25、27師合編為27師,孫連仲兼師長,副師長李松昆,參謀長趙璞兼,七十九旅旅長池峰城,團長侯象麟、黃樵松;八十旅旅長馮安邦,團長閻廷俊、郭通培。路軍轄第27師及獨立第44旅。

1933年6月22日,以第26路軍所屬第27師和獨立第44旅編成第四十二軍,調第三十軍軍長張印湘為軍長,張拒不接受,1933年7月24日被免職並關押於南昌行營,1935年被槍決,年僅26歲。1933年8月23日孫連仲兼任第四十二軍軍長,仍隸第26路軍,馮安邦接任27師師長。1933年9月,孫連仲奉命赴鄂豫皖整理接收第三十軍,1934年初率第三十軍及所屬第30、31師入贛隸屬第26路軍參加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1933年6月,第三十軍軍長兼第30師師長彭振山被免職,由孫連仲兼軍長及師長。此時,孫連仲身兼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第三十軍軍長、第四十二軍軍長、第30師師長。1934年,國民黨五大當選中央監察委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該路軍改編,獨立第44旅從第四十二軍改為直屬路軍,隨後調湘鄂川黔蘇區圍剿賀龍蕭克紅二、六軍團。1935年10月路軍調蘇州、淮陰等地,參加國防工整的構築和導淮工程。1935年11月,原31師師長李敬明他調,池峰城接任師長。1935年4月4日敘階陸軍中將,1936年晉升二級陸軍上將。1936年西安事變後,該軍駐河南信陽確山一帶。1937年6月,張金照代理30師師長。完成了孫連仲嫡系對第三十軍的換血。

抗戰爆發後,路軍於1937年7月12日奉命支援華北戰場,參加娘子關保衛戰。8月25日,田鎮南接任第三十軍軍長,馮安邦接任第四十二軍軍長。1937年9月13日,路軍改稱第1軍團,孫連仲任軍團長。1937年10月初編入劉峙的第二集團軍,孫連仲任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一軍團長。至此第二十六路軍歷史結束。

抗日戰爭時期

 
孫連仲(《最新支那要人傳》,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連仲任第2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1軍團司令,參加作戰,隨後接替因恐懼日軍而逃亡的劉峙而出任總司令。

民國27年(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中,孫連仲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與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磯谷廉介率領的第10師團作戰。孫連仲的勇猛戰鬥擴大了戰果,與第60軍軍長盧漢同時受到蔣委員長的讚賞。

1942年,孫連仲升任第六戰區副總司令。1945年6月26日,國民政府任命孫連仲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原任馬法五免職[2]:7746。因與日軍不斷作戰取勝,孫連仲於1945年7月升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抗日戰爭結束後,孫連仲負責北平天津地區日軍的受降事宜。

抗日戰爭結束後,孫連仲的部隊非中央軍,待遇較中央軍差距很大,孫連仲對此十分不滿。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6月26日出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孫連仲所部從豫北向冀南進攻,企圖打通平漢鐵路,與中國共產黨軍隊交手,1945年10月北上接收河北爆發漳河戰役(邯鄲戰役),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率部投共,另一位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被俘,部隊幾乎遭到全殲,損失較抗日戰爭時尤大。

作為河北省保安司令,1945年11月22日開始編練保安部隊,設15個保安區,每個保安區編練3個團。至1946年2月組建了32個保安團。1946年3月被縮編為25個團,多餘的部隊補充正規軍。1946年4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頒佈《各省保安團隊整理實施辦法》,規定各省保安團隊裁減三分之一,名稱改為保安總隊,轄3個大隊、1個通信分隊、1個醫務所。每個大隊轄4個中隊。每個中隊轄3個分隊。總隊計有官佐98人、兵士1690人、合計1788人。至1946年5月1日,河北省保安部隊整編為14個總隊、1個訓練大隊(不久改為保安幹部訓練所)。1946年6月內戰爆發後,7月增編5個保安總隊及永年區保安總隊。

1947年2月第十一戰區長官部改組成立保定綏靖公署,負責河北一帶與共軍作戰,石家莊戰役後共軍奪取石門市(今石家莊市),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連成一片,河北局勢危急。

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孫連仲為河北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2]:8385-8386。1947年10月,河北省政府由保定遷至北平市。1947年11月,國防部下發《保安團編制系統表》,每團轄3個營、1個搜索連、1個迫擊炮連及新聞室、通信排、輸送連、衛生隊;每營轄3個步兵連(140人)、1個重機槍連(89人);全團計有官兵2450人。河北省有16個保安團。1947年11月合併張垣、保定兩個綏靖公署成立華北剿匪總司令部。1947年11月底,蔣介石視察北平。孫連仲提出辭職,蔣介石同意。1947年12月,孫連仲調往首都南京,任首都衛戍司令。1947年12月16日,行政院第24次會議決議,接受河北省政府委員兼主席孫連仲辭職,免除相應的「本兼各職」[3]:21

1948年6月,奉令特派為總統府參軍長,掌管軍令宣達、文件承轉及總統府行政事務。

1949年1月蔣介石引退後,孫連仲亦辭職到上海暫住。1949年3月,孫偕夫人羅毓鳳飛往台灣。

晚年

在台初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6年1月退役。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由蔣介石提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還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並和龐炳勛合開餐館。

1990年(民國79年)8月14日,孫連仲在台北市病逝。享年98歲(滿97歲)。

家庭

註釋 

  1. ^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設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網站.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4) (繁體中文). 
  2. ^ 2.0 2.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3. ^ 李振軍.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末任主席楚溪春与北平和平解放》. 檔案天地 (河北省石家莊市: 河北省檔案局). 2009, (2009年第3期): 21–23. ISSN 1006-24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簡體中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