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6日) |
國際地球之友(英語: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 FOEI)是一個國際間70餘國環保組織組成的網絡,如英國地球之友、韓國環境保護運動聯盟、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地球之友擁有一個小型秘書處,位於阿姆斯特丹,協助此聯盟體系運作與協調共同行動。執行委員會乃由各成員團體選出,參與制訂政策並審查秘書處工作。[1]
國際地球之友 | |
---|---|
公司類型 | 環保團體 |
成立 | 1969年, David Brower |
代表人物 | Meena Raman和Yuri Onodera (亞洲及太平洋) Godwin Ojo和Mensah Todzro (非洲) Tony Juniper, Otto Sieber和Jagoda Munich (歐洲) Karin Nansen和Tatiana Roa (南美洲) Marijke Torfs和Mae Ocampo for (國際秘書處) |
總部 | 荷蘭,阿姆斯特丹 |
產業 | 人權和環境 運動:貿易,森林,轉基因生物體,氣候變化,國際金融機構,企業。 |
營業額 | 1,6 Million歐元(2004年) |
員工人數 | 15 |
網站 | 國際地球之友 |
組織
國際地球之友是一個邦聯制的聯盟團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組織,並透過競選,將權利分配至的的全球網絡。國際地球之友最早的成員都集中在北美和歐洲,直到現在,其成員已包括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地球之友聯盟組織。國際地球之友的網絡相對於其他聯盟,較為鬆散,其成員團體多是在各國已經成立的環保團體,為了與國際連結而加入國際地球之友體系,因此偏重獨立運作,偶爾在行動、研究與會議上進行合作。也因為如此,各國地球之友成員擁有草根特性,能發揮區域整合的力量。
宗旨
國際地球之友的願景為根植於與自然合諧共存的社會的一個和平與續的世界。其宗旨包含下列六點:
運動
國際地球之友認為,環境問題在其社會,政治和人權的背景。他們的運動,伸展超越了傳統舞台的保護運動和尋求解決的經濟和發展方面的可持續性。
國際地球之友的運動[2]:
歷史
1969年David Bro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辭去美國塞拉俱樂部執行長職務,爾後籌組新組織。1971年由美國、法國、瑞典與英國的四個組織組成地球之友。秘書處為1981年設置,80年代期間,地球之友吸納亞洲、中南美洲與非洲的團體。
參考
- ^ FOEI Who we are. [200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4).
- ^ FOEI Campaigns. [200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1).
另見
- 香港地球之友(註:香港地球之友並未加入國際地球之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