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熱是指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興起的國學熱潮。

曲阜孔府內的講經堂

背景

文化大革命後,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出現了反思文革期間的經濟蕭條及對文化的破壞80年代文化熱。而改革開放後,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全球化對中國造成的影響[1];同時,西方知識分子也開始反思現代性塞繆爾·P·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將是未來衝突的主導模式」,阿諾爾德·J·湯因比在著作中提出「能夠真正挽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些論述挑戰了單邊主義,促進了文化多樣性[2]

當代中國大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也促進了國學熱的興起[3]。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趙毅衡教授評價道:「新保守思潮表徵之二是回歸傳統文化,『傾聽壓抑太久遺忘太久的人文主義傳統的聲音』……從國內出版物的情況看,新國學的確已成為近年學術的中堅,文化關注點的確在轉向[4]。」

歷史

一般國學熱可被分為兩股,一股是20世紀末的國學熱,一股是21世紀初的國學熱[5]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大陸的80年代文化熱逐漸演變出反思批判激進主義的文化保守主義[6]。受這一思潮影響,中國大陸學界出現了許多褒揚保守派,貶低改革或革命派的學術文章[7]

中國政府於1984年設立了中國孔子基金會[8]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1. ^ 李中華 2007,第27頁; 任麗梅 2013,第107-108頁.
  2. ^ 李中華 2007,第27頁; 任麗梅 2013,第108頁.
  3. ^ 陳衛平 2007,第108頁.
  4. ^ 方克立 1996,第30頁.
  5. ^ 陳來 2010.
  6. ^ 方克立 1996,第32頁; 李中華 2007,第26頁.
  7. ^ 方克立 1996,第32頁.
  8. ^ Chen 2011,第23頁.

來源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