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國旗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3月17日) |
印度尼西亞國旗(印尼語:Sang Merah Putih),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幟。這面旗幟是基於13世紀滿者伯夷的旗幟設計的。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此後沒有更改過。
用途 | 海陸通用國旗 |
---|---|
比例 | 2:3 |
啟用日期 | 1945年8月17日 |
形式 | 二色旗,上紅下白。 |
旗幟的設計很簡單,是兩條一樣寬的橫帶,上面的那條是紅色的,下面的那條是白色的。整體的比例為2:3。旗幟類似波蘭國旗和新加坡國旗,除比例外與摩納哥國旗一樣。紅色是勇氣的象徵,而白色代表純潔。在印度尼西亞還有一首叫做《紅與白》(Merah Putih)的歌。
歷史
這面國旗的顏色是從13世紀滿者伯夷的旗幟引發來的。20世紀初學生和民族主義者復甦了這些顏色作為反對荷蘭的民族主義的標誌。1928年在爪哇島上首次出現了紅白旗。荷蘭殖民政府禁止這面旗幟。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獨立後這面旗幟被採納為國旗至今。
另一種說法
關於印尼國旗的另一個說法是它與荷蘭國旗有很大的關聯。在荷蘭殖民主義時期所有的政府機關都掛荷蘭國旗(紅白藍),而印尼旗幟則被禁止。為了表示他們要驅逐荷蘭人的決心印尼民族主義者和獨立運動把荷蘭旗幟撕破。他們把下面的藍色部分撕掉,把紅色和白色分離出來。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荷蘭國旗中的藍色代表着貴族的「藍血」。而紅色則代表着獨立戰爭,白色代表純潔。
名字
根據印度尼西亞憲法第35條印尼國旗的官方名稱是Sang Merah Putih(紅白)。民間一般把它叫做Bendera Merah Putih(紅白旗)。偶爾也把它叫做Sang Dwiwarna(兩色旗)。蘇卡諾1945年8月17日宣佈印度尼西亞獨立時他的房子前飄揚的那面旗被稱為Bendera Pusaka(寶旗),它和它的複製品被稱為Sang Saka Merah Putih(崇高的紅白)。至1968年8月17日為止寶旗每年獨立日的時候在總統府前參加升旗儀式。
意義
「紅色代表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另一種說法是「紅色代表人的身體和物理軀體,白色代表人的靈魂和精神生活。它們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人。」
印度尼西亞人傳統把紅色(象徵糖)和白色(象徵米)作為神聖的顏色,至今為止它們依然是印度尼西亞人最重要的食物。滿者伯夷的旗幟由各九條紅色和白色的橫條組成,可能也是使用這個意義。
禮儀
使用規定
如同大多數國旗,印尼國旗的禮儀非常嚴格,而且必須遵守。
- 關於不同旗幟的順序問題。在掛多面旗幟(比如國旗和軍旗)的情況下的順序:
- 國旗
- 省旗
- 軍旗
- 其它旗幟(按照設立時間為順序)
- 聯合國按照字母順序來排列各國的國旗,包括印度尼西亞國旗
- 印度尼西亞國旗不允許被拖在地上
- 假如國旗破裂或者褪色的話要更新
- 比如嚴格遵守的是國旗的上下方向
- 假如一面國旗的狀態已經破損到無法繼續作為標誌來使用的情況下它必須被莊嚴地銷毀,最好是不公開地莊嚴地焚毀
使用
- 旗幟必須按照正確的上下方向升起,最好固定在旗杆上。假如無法固定在旗杆上也可以固定在繩子上
- 為了代表悲痛或者悼念可以降半旗。在這種情況下旗幟首先要升到旗杆頂上,然後退下來到旗杆一半
- 升旗必須迅速,降旗必須莊嚴。一般來說升旗同時要演奏印尼國歌,行人要向旗幟致敬。升旗速度必須是國歌結束時旗幟升到旗杆的頂部
- 在使用、摺疊和存放旗幟時應該注意旗幟不會被撕破、弄髒或者破壞。旗幟上不能書寫或者繪畫或者添加其它標記
轉移
2003年雅加達市長宣佈打算把寶旗從國家宮轉移到國家紀念塔。由於安全和經濟原因這個35億印尼盾(38.9萬美元)的計劃被推遲了一年。35億印尼盾中只有五億是真正花在轉移儀式上的,其它則花在陳列館的安全設施和放置寶旗的15千克金制的陳列盒中。在該陳列室中在同樣的金盒子裏還陳列着另外三個印尼最重要的國寶:迦樓羅像、印度尼西亞群島圖和印度尼西亞獨立宣言的原文。
類似旗幟
國旗
地方旗幟
恐怖組織
-
印尼伊斯蘭國
-
Aitarak民兵
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