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鈉

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或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NaC12H25SO4,常用的表面活性劑之一,是洗潔精的主要成分。常用於DNA提取過程中,使蛋白質變性後與DNA分開。通常被誤讀為十二烷基磺酸鈉(SDS')(NaC12H25SO3)。十二烷基硫酸鈉(SDS)作為發泡劑被廣泛應用於牙膏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粉,以及化妝品中。95%的個人護膚用品和家居清潔用品中都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

SDS
IUPAC名
Sodium dodecyl sulfate
別名 SLS, 月桂基硫酸鈉, SDS
識別
CAS號 151-21-3  checkY
PubChem 3423265
ChemSpider 8677
SMILES
 
  • CCCCCCCCCCCCOS(=O)([O-])=O.[Na+]
InChI
 
  • 1S/C12H26O4S.Na/c1-2-3-4-5-6-7-8-9-10-11-12-16-17(13,14)15;/h2-12H2,1H3,(H,13,14,15);/q;+1/p-1
ChEBI 8984
DrugBank DB00815
性質
化學式 NaC12H25SO4
摩爾質量 288.372 g/mol g·mol⁻¹
外觀 白色粉末
密度 1.01 g/cm³
熔點 206°C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性質

常溫下白色或淺黃色結晶或粉末。有特殊氣味。在濕熱空氣中分解。易溶於水,溶於熱

電泳

SDS常用作電泳實驗的試劑。SDS可附着胺基酸;SDS在溶液中帶負電,因此可以讓蛋白質在電泳中運動。每兩個氨基酸連結一個SDS,因此,每個蛋白質的質荷比都相同,在電場中受力相同,蛋白質在電泳中的移動速度就完全取決於蛋白質自身的質量。[1]

製備

十二烷醇濃硫酸發生酯化反應後,再經酸鹼中和反應成為十二烷基硫酸鈉

C12H25OH+SO3(H2SO4·SO3)→C12H25OSO3H

C12H25OSO3H+NaOH→C12H25OSO3Na+H2O

安全

此成分在一段時間當中被謠傳為致癌物,美國化妝品及衛浴、芳香劑協會(The 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 Associaton )因此公開在其官方網站上澄清,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此成分會導致癌症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亦作如此表示。高劑量的此物質確實可能會刺激皮膚,然而在一般衛浴產品中作為發泡劑使用時濃度有限,並且是合乎世界各國規範的。

一些學術論文指出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的牙膏漱口水對口腔有害,可能導致口腔潰瘍[2]

參考文獻

  1. ^ 1942-, Nelson, David L. (David Lee),; L., Lehninger, Albert; M., Cox, Michael. 3.3 Working with Proteins.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2008: 89 [2017-09-04]. ISBN 9780716771081. OCLC 191854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0). 
  2. ^ Oral Leukoedema with Mucosal Desquamation Caused by Toothpaste Containing Sodium Lauryl Sulf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