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委員會別動軍

軍事委員會別動軍,簡稱別動軍,是抗戰時期軍統局在各戰區組建的武裝特務部隊。[1]

歷史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9月4日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電令成立「蘇浙行動委員會」,戴笠杜月笙在上海的三極無線電學校內成立了等備委員會,其中籌備委員包括廣東省政府主席吳鐵城、金融工商界的吳祖貽錢新之,軍界和警察界的吉章簡蔡進軍等,而戴笠和杜月笙為籌備委員會聯繫人。不久,蔣介石欽定委員為杜月笙楊虎錢永銘劉志陸張嘯林吳祖貽張治中戴笠宋子文吳鐵城俞鴻鈞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劉志陸三人為常務委員,書記長戴笠。委員會設機要、總務、偵察、軍事、技術、調査、交通、宣傳等8個部門,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是戴笠手下的軍統干將。要求在一個月內,組建一支有一萬人的游擊特務武裝,襲擾牽制日軍、肅清奸諜。「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建成,當時有1.08萬人,,絕大多數是上海青洪幫成員:

  • 總指揮:劉志陸(出身粵系而且和杜月笙同為青幫「悟」字輩的大佬,從正在浦東作戰的第8集團軍張發奎部隊抽調600名班長、副班長作為基層骨幹)
  • 參謀長:王敬久(87師師長)/楊振華(嫡系第87師參謀長)
  • 第一支隊支隊長何行健(杜月笙得力門徒),主要由青幫分子組成
    • 第三大隊:成員大多是張執一余紀一等共產黨人和左翼進步人士,大隊長任達是共產黨員。
  • 第二支隊支隊長陸京士杜月笙的大弟子),主要由上海幫派工人組成
  • 第三支隊支隊長朱學范中國勞動協會常務理事,杜月笙門徒),主要由上海幫派工人組成
  • 第四支隊支隊長張鄴,主要由京滬沿線上的軍統特工組成
  • 第五支隊支隊長陶一珊,由軍訓隊的高中生為主
  • 特務大隊大隊長趙理君
  • 別動隊北方支隊:總指揮王天木,副總指揮陳恭澍

戴笠想方設法從各處調來懂軍事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600多名正規軍校畢業的尉校級軍官作為軍事幹部、100多名南京中央警官學校畢業生作為政治軍官、200多名南京特務處本部的中高級幹部。戴笠先後設立了「軍事委員會蘇浙行動委員會青浦特別訓練班」(余樂醒任副主任兼教務主任,並全權負責籌辦,共有408名學員)、松江特訓班(謝力公出任副主任兼教務主任)、佘山教導團,專門從別動隊的青年學生中選拔人員進行培訓。

由於淞滬會戰的形勢日益緊張,剛剛組建的別動隊未經訓練就被緊急派往火線。在滬西、南市、浦東、蘇州河兩岸及京滬、滬杭兩條鐵路沿線,維護交通,掩護主力作戰與轉移,同時以游擊戰對日軍作戰。隨着戰局的逆轉,連統一的軍裝都沒有,只裝備步槍手榴彈的別動隊在蘇州河、南市、奉賢和上海縣投入對日軍的正面作戰,傷亡慘重。別動隊在淞滬會戰中的陣亡者超過2700人,受傷5000多人。11月上旬上海淪陷後,別動隊第一、第二支隊餘部在浦東轉入敵後游擊戰,第三支隊餘部撤入租界繼續在軍統領導下進行抗日活動,第四支隊基本損失殆盡,第五支隊餘部則化整為零轉入地下。1937年12月,蘇浙行動委員會軍事組長俞作柏率別動隊餘部1700餘人撤至安徽省祁門縣歷口鎮。1937年底,北方支隊也在河北寶坻附近遭到日軍合圍,全軍覆沒。1938年1月,第一支隊餘部由何行健率領經奉化撤至遂安,與軍統毛森在浙江江山開辦的游擊幹部訓練班在東陽合編為別動隊浙東支隊。隨後,戴笠將安徽和浙江兩地的別動隊餘部統一整編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教導團,其中在安徽的部隊整編為教導第1團,在浙江的部隊整編為教導第2團,戴笠兼任總團長,俞作柏任副總團長,負實際指揮責任。1938年3月,經蔣批准,在兩個教導團的基礎上,戴笠「收容整編流散浦東及滬杭沿線的國軍,加強敵後游擊工作」,至4月底,別動隊已經發展到五個支隊、一個直屬大隊以及南京行動總隊、上海行動總隊,連同教導第1團、第2團,總兵力又恢復到一萬餘人。為避免與康澤所領導的別動隊混淆,經蔣批准,於1938年5月將別動隊改稱「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總指揮由戴笠兼任。

1942年3月與英國合作在重慶成立軍事委員會別動軍。軍統在各戰區的各游雜部隊(奮勇隊、鐵路破壞隊、忠義救國軍等)均改編為別動軍十個縱隊。建制序列名稱為縱隊、支隊、大隊、隊、組,三三制。1943年改與美國合作,由中美技術合作所訓練班負責訓練。[2]

  • 司令周偉龍(兼中美合作所參謀長)、(1943年秋起)徐志道
  • 副司令陶一珊 (1944年9月從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南寧訓練班副主任升任)
  • 司令辦公室
  • 機要室
  • 軍法室
  • 參謀處
  • 副官處
  • 經理處
  • 編譯處
  • 政訓處
  • 交通處
  • 特務大隊
  • 電訊總台
  • 野戰醫院
  • 重慶辦事處
  • 貴陽辦事處
  • 別動軍第2縱隊指揮官楊遇春 湖南
  • 別動軍第3縱隊指揮官徐光英 桂東南
  • 別動軍第4縱隊指揮官何際元 湖南
  • 別動軍第5縱隊指揮官劉慕德 豫中
  • 別動軍第6縱隊指揮官徐志道/1943年秋岳獨遠(軍統河南站站長),副指揮官聶宗煥(軍統湖南站)、參謀長曲雲章,參謀主任張冠三、副官主任華振東。縱隊指揮部設在老河口馬家崗。 1940年秋,軍統名義派軍令部高參徐志道少將帶了一批特務到鄂西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統一軍事諜報工作,成立了諜報督導組,隸屬於司令長官部參謀處,在各集團軍設支隊、軍設大隊、師設中隊,另外還在安徽、信陽、隨縣、鍾祥設立直屬大隊。到1941年,徐志道已形成從上到下由自己掌握的體系,就建立了別動軍第六縱隊。下設有一股(參謀)股長彭某,二股(行動)股長李如金等。指揮部設有自己的電台、禁閉室、特務排。1942年春戴笠親臨馬家崗視察,向徐志道佈置任務。抗戰勝利後,別動軍六縱隊改編成交警總隊,聶為總隊長,張冠三任副總隊長,調至山東膠東地區。
  • 別動軍第13縱隊:抗戰後由汪偽稅警總團一部改編,總隊長為熊劍東
  • 別動軍第14縱隊:抗戰後由汪偽稅警總團一部改編,總隊長為徐肇明

1946年4月別動軍改編為交通警察總局所屬各交警總隊。

參考文獻

  1. ^ 王坚:《军事委员会别动军概述》,黄埔军校网. [201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2. ^ 裴可權(忠義救國軍政治部代主任):《別働軍抗戰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