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余廉神父(Dato' Father Arthur A. Julien, M.E.P. 1917年2月25日—2004年9月11日),比利時天主教神父

生平

  • 1917年2月25日:余廉出生於比利時北部歐樂森城荷蘭語Olsene。父親是一名稅務局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
  • 1935年:在比利時修完高中及在比利時教會學院攻讀2年哲學。
  • 1937年:修業完成,隨後進入大修院,第一年在比利時受訓,第二年在北非洲突尼西亞。前後在北非洲4年。
  • 1944年6月3日:正式成為神父。
  • 1946年:在法國當神父。
  • 1946年3月23日:被派往中國南部安隆貴州傳教至1952年。
  • 1952年:離開中國被派到馬來西亞檳城,在中路聖母七苦堂任該教堂本堂神父,也分別在青草巷及亞依淡教堂服務多年。
  • 1954年:聖德蘭節成立公教職工青年會,不久又成立公教學生青年會
  • 1983年:被調往霹靂州實兆遠聖芳濟撒肋爵教堂(Church of St. Francis De Sales)任本堂神父。
  • 1999年:完成重建實兆遠聖芳濟撒肋爵教堂。
  • 2004年9月11日:在檳城芭都蘭樟安老院辭世。

教育貢獻

  • 1946年:在中國貴州創立小型學府,中國共產黨執政後關閉。
  • 1956年:在馬來西亞檳城中路創辦恆毅小學
  • 1957年:借用檳榔律修道院淡米爾小學以及浮羅池滑天主教堂之一間木屋創辦恆毅私立中學(已停辦),供超齡生及貧窮子弟就讀。
  • 1961年:向羅馬天主教教宗申請巨額撥款購下檳城哈密頓律6英畝地段,用作發展恆毅國民型中學
  • 1967年:在檳城哈密頓律創辦恆毅國民型中學,建築梭工前借用中路恆毅小學課室上課。
  • 1969年:在檳城中路創辦恆毅幼稚園(已停辦),同年遷至三條路海墘(Presgrave Street)。
  • 1973年:向天主教教會申請一塊3畝土地於商務小學,並獻議商務小學遷至亞依淡
  • 1998年:他回到比利時為恆毅籌款,並籌到馬幣廿萬作為遷建恆毅幼稚園的用途。

榮譽

  • 1995年 7月:榮譽封賜DSPN拿督勛銜,成為馬來西亞首位獲此榮譽的外國神父。
  • 1999年,余廉神父退休後,入住巴都蘭樟安老院
  • 2003年4月30日:榮獲光明日報主辦光明勇士獎冠軍寶座。
  • 2004年7月: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發祝福證書。
  • 2004年12月18日:獲追頒林連玉精神獎,表揚其對華文教育之貢獻。

名言

  • 我會想辦法影響這些人(年輕人),讓他們知道學華文的好處。不學華文的華人是忘本的。
  • 我是白皮人,但我流的是黃皮膚人的血液。
  • 唯有通過教育,才能改善窮人家的生活,從而走出貧窮的命運。

參考文獻

[1][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