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輔臣
任輔臣(1884年4月28日—1918年11月29日),字佐卿,奉天府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人。清末民初共產主義革命家,中國第一位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內戰戰死。
任輔臣 | |
---|---|
字號 | 佐卿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4年4月28日 大清奉天府鐵嶺縣 |
逝世 | 1918年11月29日† 蘇維埃俄國彼爾姆省 | (34歲)
籍貫 | 山東泰安 |
政黨 | 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
軍種 | 蘇俄紅軍 |
參與戰爭 | 俄國內戰 |
獲得勳章 | (追授) |
配偶 | 張含光 |
早年
出生於奉天府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的農民家庭。因為家貧,曾斷斷續續地讀了5年私塾。12歲考入鐵嶺銀岡書院。1899年,根據《中俄密約》,沙俄開始修築經過鐵嶺的東清鐵路支線,在銀州城內招收僱員。任輔臣應招做了一名錄事,以緩解經濟困難。1901年辭去現有工作,考取官費奉天警員教練所。1902年,18歲的任輔臣從警校畢業,分配在鐵嶺縣城警察署工作。1903年春與張含光結婚[1]。
1907年,經瓦夏的介紹,任輔臣來到哈爾濱東清鐵路(中東鐵路)護路軍司令部主辦的俄國軍官學堂任漢語教習。1908年,秘密參加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哈爾濱工人團,開始從事革命活動。東清鐵路沙俄當局很快察覺了任輔臣的革命活動,於是暗中買通土匪,趁洗澡之時隱藏在門後開黑槍。任輔臣胸部中彈,右手掌被射穿。他立即用左手還擊,土匪落荒而逃。後來沙俄當局還企圖趁他在鐵路醫院養傷之際繼續加以迫害。在緊急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救援活動。在他們掩護下,妻子張含光連夜趕製了一件白大褂,買了大口罩,化裝成護士,第二天中午趁俄國護士吃飯之機,背起丈夫混出了醫院,脫離虎口,在鐵路工人掩護下秘密逃到齊齊哈爾。1911年,在布爾什維克巴庫委員會的指派下,任輔臣通過原警員教練所老同學的推薦,出任黑龍江省警察總署巡邏隊長[2]:230。
任輔臣到俄國後一直與布爾什維克黨保持單線聯繫。聯繫人烏斯欽科恰好是任輔臣家庭女教師的丈夫,但他很少與任輔臣直接聯繫,黨的指示和任輔臣的工作匯報大都由女家庭教師來傳遞。任輔臣還與地下黨人帕夫洛夫保持非常緊密的聯繫[2]:233。經其介紹,於1918年加入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赴俄務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起英、法、俄等協約國在中華民國招募後勤工人,是為中國勞工旅。1914年任輔臣接受了布爾什維克黨的任務,以中國外交署官員、華工總辦的雙重公開身份,率兩千名一戰華工來到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1915年後,張含光帶着3個未成年的孩子也去了俄國[3]。1917年8月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通過《對德宣戰案》正式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初期,一戰華工們在俄國每日從事繁重的勞動,卻不得溫飽,再加上勞動條件差,不少人因此生了病。任輔臣日以繼夜為華工事務操勞。他與俄國政府及工廠主交涉改善華工的生活待遇,檢査招工合同履行情況,參與有關華工的訴訟案件的審理與交涉。除了日常華工事務之外,他還組織華工學習、開會、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4]。
紅鷹團
1917年俄歷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發。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他組織全礦區兩千餘名一戰華工參加紅軍,編入第三軍第二十九步兵師,命名為中國團,番號為二二五團,任輔臣自任團長,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派來一位紅軍幹部任政委。
俄國內戰
11月下旬,任輔臣被任命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維亞戰場的臨時總指揮。11月29日,任輔臣指揮全團官兵與白軍苦戰了一天。疲勞至極的中國團戰士們宿營在軍用列車上。白軍分成幾路偷偷地靠近維亞車站。他們在皮帽子上系一條與中國團戰士同樣的紅色帶子,騙過了中國團守站哨兵的眼睛;此外,還有一個當地富農分子,引導一波白軍經過一片沼澤地,從中國團難以預料的地方包抄過來。這最終使得中國團四面受敵,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白軍用機關槍向中國團瘋狂掃射,任輔臣迅速指揮全團官兵應戰,奮力還擊,戰鬥持續幾個小時。因為被動應敵,寡不敵眾,中國團傷亡慘重。任輔臣在車廂的通過台上被敵人用刀刺死。[來源請求]
死後
任輔臣犧牲後,蘇維埃政府派專車將任輔臣夫人張含光女士及三個孩子接到莫斯科,單獨住在紅場附近大熊星座街的一座豪華兩層樓房裏,還派一個紅軍班擔任保衛,在供應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破例給予生活上的特殊照顧。1920年回國前,受到了列寧的親自接見[6]。
1989年11月2日,時任蘇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特羅楊諾夫斯基受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託,在北京舉行儀式,向任輔臣追授紅旗勳章,以表彰他在俄國內戰期間的特殊功勳;表彰他在烏拉爾粉碎高爾察克匪軍戰鬥中的英勇無畏和自我犧牲精神;表彰他個人為鑄造蘇中兩國人民之間的戰鬥友誼所作出的巨大貢獻[7]。
1993年,在任輔臣犧牲75周年之際,烈士的家鄉遼寧省鐵嶺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在龍首山烈士陵園修建了任輔臣半身銅像。
家庭
妻子張含光(1884-1975)出生於鐵嶺西關的一個泥瓦匠家庭,與任輔臣同齡,十八歲結婚。1915年帶着三個未成年的孩子赴俄國。1918年張含光任「中國團」後方辦事處主任。1918年11月29日在保衛維亞火車站的戰鬥中紅鷹團全部戰死,張含光推薦李子恆組織流散隊伍成立了中國營,一直戰鬥到內戰勝利。1920年5月列寧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張含光及其一子二女,高度評價了任輔臣和中國團的功績,對張含光和孩子們進行了撫慰。1921年張含光帶孩子回到家鄉鐵嶺,侍奉公婆,將一子二女養育成人。1958年周恩來總理得知任輔臣的遺孀張含光就住在北京,對國務院辦公廳主任童小鵬說:「任輔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時就為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跡是我們國家的光榮」,安排童小鵬與張含光及其子女取得聯繫,讓她們把任輔臣和她們自己參加十月革命的事跡寫成材料報送給周,並提出給張含光終生奉養生活待遇。張含光回復「謝謝總理關心,我們生活在新中國大家庭里很高興!我的子女都在為人民政府工作,我沒有任何需求,我對一切都很滿意。」1974年總理辦公廳主任吳慶彤和中央統戰部部長童小鵬派人到家探望病中的張含光。1975年3月,張含光病重,毛、周指示「全力搶救、高幹待遇、終生奉養」,國務院派人前來探望並送入北京醫院特護。
- 長女任玉珊
- 兒子任棟樑 兒媳宋奉勤
- 長孫女任璟瑋
- 二孫女任玲瑋(趙一瑋)
- 長孫任光偉
- 二孫任正偉
- 三孫任中偉
- 四孫任公偉
- 五孫任平偉
- 小女任玉珍(任琳琳)
參考資料
- ^ 让列宁尊敬的中国红鹰团 苏、俄女红军传奇. 人民網. 2012-05-24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1).
- ^ 2.0 2.1 胡華. 中共黨史人物硏究會 , 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0卷. 陝西人民出版社.
- ^ 鐵嶺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铁岭县志. 遼瀋書社. 1993年: 第654頁.
- ^ 李永昌.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第175頁. ISBN 9787543400887.
-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 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 1917-1925. 北京圖書館. 1997年: 第15頁. ISBN 9787501313501.
- ^ 舒乙. 一位见过列宁的老人. 人民日報. 1987年11月5日: 第8版.
- ^ 中国人物年鉴. 華藝出版社. 1990年: 第103頁.
延伸閱讀
- 任辅臣. 中國軍網. 2017-11-20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1).
- 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 鐵嶺黨史網. 2012-06-27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 任辅臣和中国团.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