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星

人造卫星

人性之星(英語:Humanity Star)是美國火箭實驗室公司於2018年1月21日用電子號火箭英語Electron (rocket)新西蘭發射的一顆人造衛星。

特點

該衛星外觀類似於迪斯科舞廳的閃光燈球,直徑差不多1米,全身主要由碳纖維製成,外邊鑲上65片三角形鏡面,可以不同角度高度反射太陽光至地球,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之一。該衛星部署在低地軌道上,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圈。[1]因其反光能力很強,其視星等最高可達7.0[2]

目的

該公司特地架設了追蹤「人性之星」的網站,有意觀測者在上面可以到查詢衛星的實時位置。運行9個月之後,「人性之星」將開始慢慢脫離軌道,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墜入大氣層中燃燒殆盡。該衛星設計者、火箭實驗室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彼得·貝克(Peter Beck)表示,這顆高度反射光的衛星沒有實際用途,只是意在提醒人類有關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等嚴峻問題,「希望當大家抬頭仰望它時,就能想起衛星背後那遼闊無邊的美麗宇宙,無論你正在世界上哪個角落、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都能因此對事情產生不同的想法與行動。」[3]

批評

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批評該衛星干擾了他們對宇宙的科學研究[4][5],也被認為是對夜空的破壞塗鴉[6]

參考文獻

  1. ^ 美国一公司发射"人性之星"卫星 或成最亮星. 網易. 2018-01-29 [2018-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2. ^ Peat, Chris. Humanity Star - Satellite Information. Heavens-Above. 27 January 2018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3. ^ 「人性之星」繞地球放光 警醒世人反思問題. 東網. 2018-01-26 [2018-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4. ^ Amos, Jonathan. 'Disco ball' put into space from NZ. BBC News. 24 January 2018 [26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5. ^ Sergal, Michael. Astronomer Ian Griffin says Rocket Lab and Peter Beck have 'vandalised the night' with satellite. The New Zealand Herald. 25 January 2018 [26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英語). 
  6. ^ McGowan, Michael. 'Space graffiti': astronomers angry over launch of fake star into sky. The Guardian. 26 January 2018 [26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