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總辦公廳

總辦公廳也稱容閎堂,位於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1933年建成。該樓建築面積為2,121平方米,共有62間房,造價為131,836.07元,為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築,是上海交通大學的行政中心。建築採用西方仿古典主義式樣,以赭紅色為主色調。該建築的設計師為莊俊,門額上的「總辦公廳」四字為胡漢民所題寫。

總辦公廳入口

歷史

1930年代,交通大學上院中院皆以用作教學,缺乏行政用房,學校遂決定修建辦公樓,時任校長的黎照寰請1929年曾在交通大學任教的上海著名建築師莊俊進行設計。莊俊很快拿出了100餘頁的設計書,校方於1932年1月16日召開公務委員會議,進行審議並提出詳細修改意見。

1932年4月28日,交通大學向鐵道部申請10萬元國幣的款項,以在體育館北面修建總辦公廳。5月17日鐵道部復函照准,但因「部款支絀」,一時難以籌措,遂同意學校貸款開工,並將所耗資金列入當年度經費預算的「臨時」門。學校並向鐵道部呈報了建築設計圖樣和報價單,得到認可。此外,學校土木學院院長李謙若等人也提出了共14條修改意見,7月15日去函告知莊俊。

8月1日,交通大學連續五天在《申報》、《晨報》、《新聞報》上刊登招標告示,投標者有20多家建築公司和營造廠,正式參與競標的共有11家。8月9日開標,因出最低價者王連記手續不全,由次低價的張根記中標承建。電氣設備、冷熱水管和衛生設備於9月底開標,分別是信昌公司以6020兩,安美公司以5614兩、美金1941元中標。並在國外訂購了大門門鎖。所有款項向上海商業銀行借貸,貸期一年,月息八厘。

1932年11月,總辦公廳奠基,奠基石文字由鐵道部部長顧孟余題寫。關於樓名,校方辦公會為紀念容閎博士,決定定名為「容閎堂」,但鐵道部不認同,後經校方解釋,鐵道部表示同意。於是新建的辦公樓上有「容閎堂」和「總辦公廳」兩個名稱。1936年4月8日交通大學40周年校慶時,曾在容閎堂二樓揭幕和容閎先生銅像,後該銅像陳列於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

1933年3月6日,承建方宣佈竣工,1933年3月30日上午9時半舉行落成典禮,由管理學院院長鍾偉成報告建設經過,建築師莊俊授鑰,容閎家屬代表剪綵,校長黎照寰發表講話。落成後,莊俊對建築進行了檢查並發現不少問題,呈報學校並要求改正後,6月16日方驗收通過。

文化大革命期間,總辦公廳曾被改名為「反修樓」。[1][2]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