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
上林苑是中國秦漢時期的皇家園林,秦朝始建,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擴建。上林苑地跨長安、咸陽、周至、戶縣、藍田五縣境,縱橫300里,依漢華里換算約縱橫124公里。
南部是由今藍田的焦岱鎮(鼎湖宮)開始,向西經長安的曲江池(宜春宮)、樊川(御宿宮),沿終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宮);北部是興平的渭河北岸(黃山宮),沿渭河之濱向東。有霸、產、涇、渭、豐、鎬、牢、橘八水出入其中。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終始灞滻、出入涇渭。灃鎬澇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是依據水係為上林苑劃定範圍。灞、滻二水自始至終不出上林苑;涇、渭二水從苑外流入又從苑內流出;灃、鎬、澇、潏四水紆迴曲折,周旋於苑中。
概說
設苑門十二座。[1]上林苑外圍以終南山北坡和九崤山南坡、關中八條大河及附近天然湖泊為背景,重要池苑有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四處。[2]昆明池位於漢長安城西南,約一百餘公頃,具有訓練水軍、水上遊覽、漁業生產、模擬天象,蓄水生活等功能。池中置動物石雕,附近亦開發自然風景,建置觀、台建築。影娥池和琳池為漢武帝賞月玩水的觀景之處。太液池則在建章宮中,池中築三島模擬東海三山。
上林苑地域遼闊,面積約是日本九州島的一半或是台灣大安溪以北的面積,地形複雜,有極為豐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載植的樹木。近旁豢養百獸,放逐各處。還設大量台觀建築及供應皇室所需的手工作坊。
建築
- 建章宮
- 昭台宮:位於建章宮南方,漢宣帝廢后霍成君在被廢後遷居於此。
- 雲林館:霍成君被廢後居於昭台宮,12年後再遷居此處。
- 宜春苑:遊憩之用。
- 御宿苑:宮人住宿之處。
- 思賢苑、博望苑:為皇太子所設,用以招待賓客之地。
- 宣曲宮:演奏音樂之用。
- 犬台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之用。
- 觀象觀、白鹿觀: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之用。
- 葡萄宮:種植西域葡萄之地。
- 扶荔宮:種植南方花果之處。
- 平樂觀:角牴表演場所。
- 繭觀:飼養桑蠶。
- 承光宮
- 儲元宮
- 陽祿觀
- 陽德觀
- 鼎郊觀
- 三爵觀
- 昆明池
- 鎬池
- 祀池
- 麋池
- 牛首池
- 蒯池
- 積草池
- 東陂池
- 當路池
- 大一池
- 郎池
明代
明代的上林苑即南苑,別稱「南海子」,元代稱為「飛放泊」。明代稱南海子,至清代改為現稱。其具體位置,位於京師永定門外、約今北京市大興縣黃村鎮東南26千米、鳳河東岸,明初稱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人稱為采育上林苑。
北京上林苑是以元代「下馬飛放泊」(為蒙古皇親貴族飼育老鷹、隼、海東青等猛禽的培育基地,小名「小海子」)的腹地改建,永樂年間成立作為皇家別苑既皇宮特供農場。
傳說早在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便有構思,要建立繼皇宮御菜園之後的另一座皇家特供農場,但受朝中大臣以「妨民業」為由來勸阻而作罷,直至永樂年間才確定設立。農場的工作最初細分十署,在這裏勞作的人力,則招募一般平民、以及部分大內宦官遴選之落選者,充作「海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