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Kegns/觀點

可供查證

Wikipedia:V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而非真實正確。在站內,我經常看到有的編者指責其他人「試圖掩蓋真相」云云,孰不知,「加入維基百科的內容須要發表在可靠來源中能被讀者查知,而不能僅由我們認定它真實正確。」在某次維基聚會上,我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伽利略的比薩斜塔鐵球試驗之前,亞里士多德「鐵球先後落地」的觀點記載於具有公信力的媒介,那麼「真實正確」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就屬於原創研究。在比薩斜塔試驗之後,一手來源慢慢匯成二手來源,「鐵球同時落地」才擁有了跨過維基百科(假設當時有的話:P)內容門檻的資格。與此同時,「鐵球先後落地」被新的可靠來源所證偽,但仍然可以在條目中用於說明物理學的發展歷程。

最後再引用PhiLiP的一句話,「不要試圖通過維基百科來改變大眾,而是應該通過改變大眾來改變維基百科」。

圖片合理使用

「為什麼又要刪我辛辛苦苦上傳的圖片?」「你們對於圖片版權的條條框框也太嚴格了吧?」當新手朋友們上傳的偶像相關圖片正被提刪時,他們往往會發出類似的抱怨。合理使用不是已經符合維基百科的規定了嗎,為什麼還要挑三揀四呢?合理使用,是版權相關法律法規中的侵權與否的「灰色地帶」——且不談某些Wikipedia計劃全站禁止使用合理使用圖片——在本地,這類圖片的使用也應該是「越少越好」,使用的時候要求「越嚴越好」。Wikipedia是一個開放版權的百年大計,把知識以最低的版權要求分享出去是維基百科的終極目標。與之相比,「條目需要合理使用圖片來增色」這樣一個需求必定處於一個較輕的權重。合理使用的圖片僅在計劃內使用為合法,一旦條目內容離開計劃——如被商業使用——這本身並不違反維基百科的版權協議,但合理使用的內容會對此造成阻礙,會對維基百科所要實現的目標造成影響。

忽略所有規則

維基百科的五大支柱之一。顧名思義,五大支柱是維基百科運作的基石,缺一不可的五大支柱方才撐起了維基百科的一片天。那麼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可以忽略所有的方針與指引呢?

「墨守成規」通常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成語,維基百科也不「墨守成規」。上面提到,把知識以最低的版權要求分享出去,是維基百科的一個終極目標,那麼,條目的創作、知識的匯入必然是另一個更基本的終極目標。維基百科的先驅者提出這樣一個大膽而創新的理念,正是鼓勵後來的維基人心無旁騖,一心一意投入到「寫百科」中,而不必被既定的規則所羈絆。如果編者認為他的編輯是有利於維基百科的,那麼請大膽地去做吧!但是,有的時候,人們並不會立即到自己或許已經犯下了某些錯誤,此時,當其他編者彬彬有禮地向忽略所有規則者提出意見時,我們就必須把另一大支柱「維基百科有編輯守則」和「忽略所有規則」一起來考慮——因為所有的五大支柱都是平等且不可被忽視的。攻訐別人、以擾亂行為來堅持觀點、不遵守共識等違反另一大支柱的行為不再會以「忽略所有規則」的名義被接受。同樣的道理,一位編者也不可以將受版權保護的文字複製進維基百科——儘管他「忽略了所有規則」並自我認為是在為維基百科添磚加瓦,但是另一大支柱「開放版權」禁止了這樣的行為。

所以,當我們一些編者因條目編輯的問題和其他編者發生爭執時,與其搬出一大堆方針指引、向他人甚至管理員行政員遊說陳情,不如想一想「維基百科有編輯守則」(英文原文:Editors should treat each other with respect and civility)這一支柱告訴了我們些什麼。我的理解是,維基百科是協作的計劃,編者與編者之間互敬、互助的重要性超越了方針與指引對內容的要求——當然,它和「中立觀點」、「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是同等重要的:P

五大支柱的背後有着它深刻的指導意義。無論是遇到困難、與他人發生爭執的維基人,還是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維基人,都不妨對此仔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