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3重型坦克
M103重型坦克於冷戰期間服役於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由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兵工廠(Detroit Arsenal Tank Plant)生產,第一輛坦克於1957年交付。雖然美國早於二次大戰前便製造了多款重型坦克測試,但到美軍至二戰末期才有首款重型坦克M26潘興坦克,不過美軍在1946年決定將M26坦克重新歸類為中型坦克,M103則是美國第二款重型坦克,由於美軍在1950年代末期將中型和重型坦克合併為主力坦克,所以M103成為美軍最後一款重型坦克,並且於服役十餘年後在1974年退役。M103曾經是美軍噸位最重的坦克,直至被M1坦克的改良型M1A1HA超越。
M103重型坦克 | |
---|---|
類型 | 重型坦克[1]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57至1974 |
使用方 | 美國陸軍 海軍陸戰隊 |
生產歷史 | |
生產商 | 克萊斯勒 |
單位成本 | 300,000美元以上[2] |
製造數量 | 300輛 |
衍生型 | M103A1, M103A2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65短噸(58公噸) |
長度 | 6.99 m |
寬度 | 3.76 m |
高度 | 3.23 m |
操作人數 | 5(車長,炮手,駕駛員,2名裝填手) |
裝甲 | 180 mm [需要解釋] |
主武器 | M58 120毫米坦克炮 備彈34發 |
副武器 | 2挺M37機槍 1挺白朗寧M2重機槍 |
發動機 | (M103A1)大陸公司AV1790 12缸風冷汽油機 810馬力(604 kW) (M103A2)大陸公司AVDS1790-2 V12雙渦輪增壓柴油機 750馬力(560 kW) |
功率/重量 | M103: 12.4馬力/短噸 M103A2: 11.5馬力/短噸 |
變速 | 通用汽車CD-850-4A/ -4B 2個前進擋,一個後退擋 |
懸掛 | 扭力桿 |
燃料容量 | 280 加侖(710升) |
作戰範圍 | M103: 80 mi(130 km) M103A2: 295 mi(480 km) |
速度 | M103: 21 mph(34 km/h) M103A2: 23 mph(37 km/h) |
發展史
美國在二戰後曾經製造了T28(T95)(技術分類上趨於驅逐戰車,因為它沒有炮塔)、T29、T30等一系列的重型坦克,但是這些設計都只停留在原型車階段。1947年,隨著美蘇關係漸趨緊張,美國與蘇聯爆發戰爭的機會正在增加,而蘇軍當時已配備IS-3重型坦克,美軍卻缺乏與蘇聯IS系列坦克對等的重型坦克[3],因而決定發展一款與之抗衡的重型坦克,而這個計劃的新車被名為T43[2]。
克萊斯勒車廠為回應T43坦克開發計劃的需求,決定將M48巴頓中坦克放大成為重型坦克,而在紐瓦克的工廠於1952至1954年間,便製造了300輛T43E1坦克[3],但美軍對這款坦克的測試表現不太滿意,所以沒有讓這款坦克服役,並在1955年8月將這些坦克封存,不過將大批新車封存的做法,多少會招惹國會及民間輿論的非議,因此T43E1得到繼續改進。1956年4月26日,T43E1獲美軍採用並名為M103,已生產的300輛T43E1於改進為M103後,其中80輛在美國陸軍服役,餘下的220輛交由海軍陸戰隊使用,用來支援步兵。
1959年,M103被改良為M103A1(其中74輛為陸軍所屬,219輛為海陸所屬),M103A1更換了T-52立體瞄準鏡,改用M14彈道計算機,撤除了1挺同軸機槍,又修改炮塔吊籃,並改良炮塔的電氣設備。
1964年,海軍陸戰隊為M103A1進行後續改良,改用與M60坦克相同的AVDS1790-2A柴油引擎,XM2A測距裝置,以及進行152項修正,最後有153輛完成該改良工作,被名為M103A2[4]。
設計
M103的外觀像是M48巴頓的放大版,M48巴頓坦克和M60巴頓都是3人炮塔,在M103被放大到可容納4人,並提供足夠的空間安裝120毫米口徑線膛炮。這門炮是美軍操作的第一款120毫米口徑戰車炮,採用長達60倍徑的炮管,發射M358穿甲彈的射程可達23,125公尺,可在2000碼處擊穿196毫米厚的傾斜30度鋼板。由於彈藥太重太大,所以採用炮彈及發射藥筒分開裝填的分離式設計,但炮彈存量也只有34發,不過仍多於只能攜帶28發122毫米炮彈的蘇聯IS-3重坦克。為了減輕裝彈的工作負荷,所以M103編制了兩名裝填手,加上1名炮手和1名車長,共4人在戰鬥室內,駕駛員則單獨坐在車體的前方。M103配備的火炮雖然射程長,但當時缺乏可配合長程射擊的射控系統,所以實用價值不高。M103的炮塔比蘇聯IS-3和T-10兩款重坦克更巨大,使M103在戰場上不易匿藏,較容易被敵方發現。不過,M103的大型炮塔可為火炮提供足夠的俯仰角(-8°至+15°),可減少因射界不足導致不能開火的情況,而作為主要對手的蘇聯坦克,卻常因刻意壓低全車高度,導致火炮俯角不足,在山區作戰時容易受到射界限制的困擾。
M103的懸掛系統與M48相似,都是採用扭力桿,但路輪由六對增至七對[2]。M103有著當時重戰車均存在的動力問題,該車最初採用與M48A1及A2坦克同款的AV1790汽油引擎,這款V12引擎輸出馬力810匹,配用通用汽車CD850-4變速箱,因為M103的車重比M48重了10噸以上,動力顯得不足,推重比過低,導致行駛緩慢,時速只有34公里,而行車距離也只有130公里。
1964年,經過改良的M103A2改用M48A3及M60巴頓坦克所使用的AVDS1790柴油引擎,馬力降至750匹,但燃油效率較佳,柴油的燃點也比汽油高,可提升安全性及行車距離,時速略增至37公里,行車距離則大增至480公里。M103的造價不菲,相對同時期服役的坦克,M103的產量偏少,一輛的價格超過300,000美元,比20年後的M60A1還貴(M60A1造價為297,000美元)[2]。
裝甲
裝甲使用了焊接軋製裝甲和整體鑄造裝甲。
部位 | 毫米 | 英寸 |
---|---|---|
前車體 | 100–130 | 3.9–5.1 |
側車體 | 76 | 3.0 |
車體頂部 | 25 | 1 |
炮盾 | 250 | 9.8 |
炮塔前部 | 180 | 7.1 |
炮塔側部 | 76 | 3.0 |
炮塔頂部 | 38 | 1.5 |
可使用彈藥種類
M103可以發射以下種類的炮彈:
- APBC-T M358
- HEAT-T M469
- HE-T M356
- TP-T M359E2
服役及淘汰
M103在美軍第一線部隊沒有待太長時間,由於M103重量太大,行車緩慢,在平路的最高時速只有37公里,越野時速更低,不適合進行快速突破,對裝甲部隊所需的機動性造成不利影響。美軍為了可在長距離火力能與蘇聯的T-10重坦克抗衡,所以在M103採用M58 120毫米口徑炮,希望可以雙方交戰時在遠距離先擊毀部分蘇聯坦克,但這款炮因為彈藥巨大,一枚炮彈連同發射藥筒接近一個美國成年男性的身高,須採用炮彈和發射裝藥分開裝填的分離式設計,而且需兩人裝彈,所以裝彈效率較低。長射程的優勢也不如預期,這並不是火炮本身的問題,而是當時只有光學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不夠快,敵方坦克又不會做固定的靶子,在當時追瞄及彈道運算的技術限制下,是很難命中移動中的敵方坦克,長射程的優點在坦克戰中變得難以發揮。在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最時髦的反坦克武器是處於萌芽階段的反坦克導彈,由於可制導的導彈在遠程命中率要高於傳統火炮,所以美蘇兩國都積極開發反坦克導彈,甚至嘗試使用反坦克導彈取代坦克的火炮,美軍便曾經在1970年代中期裝備M60A2,不過這款導彈坦克並不算成功。
1960年服役的M60巴頓主力坦克採用105毫米口徑線膛炮,雖然比M103配備的120毫米口徑炮的射程短,穿甲能力卻比M103更勝一籌。M60巴頓的改良型M60A1在1960年代中期服役,換裝長鼻炮塔的M60A1整體輪廓不像M103般巨大,但其正面的裝甲防護力與M103已經相去不遠,重量也輕了10噸,行車時速達48公里,操作上也比M103可靠,這也反映重型坦克的概念已經過時,擁有重炮重裝甲但笨重緩慢的重坦克,將由各方面都較為均衡的主力坦克取代,M103因此退居二線,不久便從美國陸軍退役,而海軍陸戰隊的M103A2也於1974年除役[2]。
M51
因為M103重達58公噸,當時美軍的戰地維護車輛都沒法拖走這樣重的坦克,因此使用了M103的車體設計出M51裝甲回收車,專門用於維護M103重坦克[2]。M51自美軍除役後,有少量的M51裝甲回收車轉移給中華民國陸軍使用,目前仍有1輛展示在集集岳崗營區。
注釋
- ^ Hunnicutt, p. 35
- ^ 2.0 2.1 2.2 2.3 2.4 2.5 David Miller.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Tanks of the World. Zenith Imprint. 2000: 442–443. ISBN 9780760308929 (英語).
- ^ 3.0 3.1 Kenneth Estes. M103 Heavy Tank 1950-74. Osprey Publishing. 2013: pp. ISBN 9781849089821 (英語).
- ^ Hunnicut/Firepower
參考資料
- American Fighting Vehicle Databa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alsecurit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tton-Man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unnicutt, R. P. Firepower: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Heavy Tank. 1988; Presidio Press. ISBN 0-89141-304-9.
- Hunnicutt, R. P. Patton: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Main Battle Tank. 1984; Presidio Press. ISBN 0-8914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