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是一種盛放鼻煙的容器,源於西方,初譯為「士拿乎」,至十七世紀傳入中國。

在玻璃鼻煙壺瓶的內側進行繪畫,稱為內畫壺
鼻煙壺已是中國的藝術品

鼻煙傳入中國後,[1]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後來利用瑪瑙象牙等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改善鼻煙的盛具,[2]這種盛具,被人們稱作鼻煙壺。康雍時期的中國可以自製鼻煙壺。[3]中國鼻煙壺的製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鏤細膩的圖樣。清代,從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皆嗜好鼻煙與鼻煙壺,[4]甚至是「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5]鼻煙還會用於提神醒腦,如《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寫晴雯頭痛,賈寶玉讓麝月「取鼻煙來,給她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通了關竅。」

從明末到康熙年間,對於鼻煙壺的鑑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春冰室野乘》中描述,孫士毅在乾隆接見時,送給皇帝一隻鼻煙壺,和珅在途中向他索要,他不肯給。後來和珅背著皇帝,直接從大內庫府取得,卻無人制止,可見得和珅的權力之大。[6]

內畫鼻煙壺五派:魯派(代表人物:張廣慶),冀派(代表人物:王習三),京派(代表人物:葉澍英),粵派(代表人物:吳松齡),秦派(代表人物:張鐵山)。

現代對內畫鼻煙壺作出重要貢獻的有索振海,他將外部繪畫的內容和內畫的技巧結合起來,給內畫的創作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注釋

  1. ^ 趙之謙《勇盧閒詰》載:「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國,明萬曆九年,利瑪竇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
  2. ^ 《勇盧閒詰》載:「鼻煙疊以象齒為之,刻銘四圍。出入懷袖,久則色變如蠟。或如琥珀,亦可愛。也有以玉、翡翠、水晶為之者。」
  3. ^ 王士禎《香祖筆記》提到:「近京師又有製為鼻煙者,雲可明日,尤有避疫之功,以玻璃為瓶貯之。」
  4. ^ 沈豫《秋陰雜記》提到:「鼻煙壺起於本朝,其始止行八旗並士大夫,近日販夫牧豎,無不握此」
  5. ^ 趙汝珍:《古玩指南續編》
  6. ^ 《春冰室野乘》:「孫文靖士毅歸自越南,待漏宮門外,與珅相直,珅問曰:『公所持何物?』文靖曰:『一鼻煙壺耳。』索視之,則明珠一粒,大如雀卵,雕成者也。珅讚不絕口曰:『以此相惠可乎?』文靖大窘曰:「昨已奏聞矣,少選即當呈進,奈何?』珅微哂曰:『相戲耳,公何見小如是?』閱數日,復相遇直廬,和語文靖:『昨亦得一珠壺,不知視公所進奉者若何?』持示文靖,即前日物也。文靖方謂上賜,徐察之,並無其事。乃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之物,徑攜之以出,不復關白也。其權勢之恣橫如此。」徐坷《清稗類鈔‧豪侈類》中亦有如此記載:「和珅伏誅時,仁宗嘗謂其私取大內寶物,誠然。孫士毅自越南歸,待漏宮門外,與珅值,珅見孫所持鼻煙壺而索觀之,則大如雀卵之明珠所琢成者也。珅欲之,孫大窘,曰:『昨已奏聞,即當呈進奈何?』珅微哂曰:『相戲耳。』其後復相遇於直廬,和以昨亦得一珠壺告孫,出示之,即前日物,孫意以為上所賜也。旋偵之,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者,逕攫以出,不復關白也。」

參見

參考書目

  • 朱培初,《鼻煙壺史話》,北京:北京新華書店
  • 曾聰仁,〈中國鼻煙壺概述〉,載《中國文物世界》,1998 年3 月
  • 那志良,〈風行清末的鼻煙與鼻煙壺〉,載《中央月刊》,1979 年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