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樞 (林學家)

黃樞(1921年),原名黃明樞,曾用名黃舒,男,廣東台山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學家、造林技術專家[1]

生平

1921年,黃樞生於廣東省台山縣,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兩次獲得中華農學會的獎學金。當時與周恩來聯繫密切的梁希教授是黃樞畢業論文的導師,黃樞受梁希等人影響,積極參加學生愛國民主運動[1]

1946年4月,周恩來指示中共重慶地下黨組織挑選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張家口解放區工作,其中就有黃樞。1947年春,在晉察冀邊區政府領導下,黃樞等人在晉北繁峙縣風沙區組織農民合作營造防風固沙林,這是第一次在華北解放區開展較大面積的防護林建設。1948年春,中共中央領導董必武視察繁峙縣大營區,發現沿河新造的防風固沙林時,讚揚這是「群眾的創舉」。不久,邊區《北嶽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大營點風筒營造防風林,要求各地學習推廣[1]

1949年初,黃樞任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冀西沙荒造林局局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3年內,在冀西3萬多公頃沙荒地上完成了林帶、林網、片林的造林規劃。1953年,黃樞調到中央人民政府林業部(1954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造林司工作,此後30年先後任防護林處、用材林處、技術處和全司的領導。「一五」期間為提高造林質量,黃樞提出在造林前要做好調查設計,造林後要組織檢查驗收。1957年以後,他率工作組到南方集體林區,總結了鄉村辦林場,培育速生豐產林,建設用材林基地的經驗,獲林業部領導重視,在全國推廣。林業部要求各地選出條件好的山區,建設用材林基地,在基地上辦林場,培育豐產林,從而促進了豐產林的發展。1978年左右,黃樞和科技人員對三北等防護林調研,提出了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實行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飛機播種與管好現有林相結合,以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發展的意見,對中國防護林工程向綜合防護林體系方向發展起了促進作用[1]

1982年到1986年,黃樞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任內將地處偏僻農村的熱帶林業研究所遷到廣州,同時在昆明建基地。1986年,黃樞調回林業部任第二、三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編著的《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史》獲「陳嶸學術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授「國家農業技術政策研究重要貢獻獎」,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中國大百科全書編纂主要貢獻獎」。他主編的《中國造林技術》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他曾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授予「優秀提案獎」。他還編寫了《中國林業的傑出開拓者——梁希》等著作[1]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黃樞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87年當選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後歷任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

社會兼職

曾兼任中國林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花卉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綠化基金會理事[1]

參考文獻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鄭萬鈞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1982年-1985年
繼任:
劉於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