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汝鼐(1601年—1683年),字仲調,一字燮友,別號密庵,又號石溪農,湖南寧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陶汝鼐草書李拯《退朝望終南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少年奇慧,工詩文。其文雋逸,詞賦尤工,有「楚陶三絕」之譽。崇禎六年(1633年)舉於鄉,崇禎十六年(1643年)會試副榜,授廣東教諭。亡削髮為僧,號忍頭陀。卒年八十三。[1]

參考文獻

  1. ^ 《清史稿·卷501》:陶汝鼐,字仲調,一字密庵,寧鄉人。與都賢交最篤。崇禎初,充拔貢生。會帝幸太學,群臣請復高皇積分法,祭酒顧錫疇奏薦汝鼐才,特賜第一,詔題名勒石太學。除五品官,不拜,乞留監肄業。癸酉舉於鄉,兩中會試副榜。南渡後,薙髮溈山,號忍頭陀。生平內行篤,父歾,哀慕終身。事母曲盡孝養,處族黨多厚德,嘗為人雪奇冤,冒險難,活千餘人,然不自言也。詩古文有奇氣,著有廣西涯樂府、古集、寄雲樓集、褐玉堂集、嘉樹堂集,都賢為序而行之。有「生同里、長同學、出處患難同時同志」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