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鳳集
生平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陶鳳集留學日本,在東京的一所中學學習。1905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陶鳳集中學畢業後,回國參加革命活動,事泄,被官府下令緝拿。他逃到日本,入明治大學學習政法,1910年畢業。1911年,他回國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後,黃興逃到香港,並將參加起義的包括陶鳳集在內的湖北籍人士介紹給湖北的居正。居正把陶鳳集留在身邊準備武昌起義。1911年秋,31標的共進會領導人李紹白等人不想隨端方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遂策劃乘瑞澂為端方餞行時殺掉此二人,陶鳳集知道後,認為時機不成熟,建議居正加以阻止。居正、楊玉如、鄧玉麟等遂進行勸阻,並商定武昌起義後,31標就地起義殺掉端方。李紹白等人遂隨軍入四川。[1]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陶鳳集、田桐到上海,邀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代表到漢口開會。代表在漢口開會,定武昌為國都,議定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革命黨人推舉劉公、居正、陶鳳集等七人組成了憲法起草委員會,起草了《鄂州約法》。1912年,陶鳳集任武昌府知事。1913年,他任鄂北觀察使。1914年底,他辭去觀察使職務,受黎元洪邀請,到北京政府任職。此後他因對政局失望而離開北京,到湖南長沙擔任厘金局長。1919年,陶鳳集因病辭職,赴武漢就醫。[1]
1920年,閻相文任陝西督軍,邀請陶鳳集任陝西省財政廳長。閻相文去世後,馮玉祥接任陝西督軍,陶鳳集到馮玉祥部任高等顧問。1925年,經馮玉祥介紹,陶鳳集到湖北督軍蕭耀南處任高參。1926年北伐期間,鐵軍圍攻武漢,陶鳳集為促使蕭耀南離開吳佩孚進行了一些工作。1927年,他被馮玉祥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議。1927年秋,他到襄陽張灣任厘金局長。1928年,他任老河口厘金局長,曾爭取老河口的馬文德歸附馮玉祥,但未能成功。因他在老河口嚴格執行稅法,引起大商號和商團的不滿。1928年秋,陶鳳集患病,大商號勾結軍閥,乘機投毒害死了他。陶鳳集享年49歲。[1]
著作
- 望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