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達·菲利普基

阿曼達·菲利帕奇(Amanda Filipacchi,1967年10月10日)是一位美國小說家。她出生在法國巴黎,在法國和美國接受教育。她是四部小說的作者,分別為裸體男人英語Nude Men(1993年)、蒸汽英語Vapor (novel)(1999年),愛爬行英語Love Creeps(2005年)和美的不幸重要性英語The Unfortunate Importance of Beauty(2015年)。她的小說已被翻譯成13種語言[2]

阿曼達·菲利普基
出生 (1967-10-10) 1967年10月10日56歲)[1]
巴黎
職業小說家
國籍美國、法國
創作時期1993–
體裁純文學虛構英語Literary fiction
文學運動後現代主義文學
父母Daniel Filipacchi英語Daniel FilipacchiSondra Peterson英語Sondra Peterson
官方網站
www.amandafilipacchi.com

對維基百科的批評

2013年4月,阿曼達·菲利普基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專欄文章,認為美國小說家以及其他國家的女性小說家的維基百科條目分類存在性別歧視。此前她注意到多名維基人將女性作家從「美國小說家」的分類中刪除,轉而歸入到「美國女性小說家」的分類中。這篇專欄文章引起女權主義者和其他評論人士對維基百科的強烈抗議,他們認為維基百科上存在性別歧視以及女性小說家遭到貶低。阿曼達·菲利普基在之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有維基人不滿她的批評,將她的維基百科條目作為攻擊目標[3][4][5][6]

後來阿曼達·菲利普基在《大西洋》上發表了另一篇文章,駁斥了媒體將女性小說家的重新分類歸咎於單一維基人的說法,她指出至少有7位不同的維基人對十七位女性作家的重新分類負有責任[7]

參考文獻

  1. ^ Amanda Filipacchi, Contemporary Authors Online (Detroit: Gale), 2006 
  2. ^ Amanda Filipacchi. WorldCat. [May 2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3. ^ Filipacchi, Amanda. Wikipedia's Sexism Toward Female Novelists.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4, 2013 [April 28, 201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5). 
  4. ^ Rawlinson, Kevin. Wikipedia in sexism row after labelling Harper Lee and others 'women novelists' while men are 'American novelists'. 獨立報. April 26, 2013 [April 28,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30). 
  5. ^ Zandt, Deanna. Yes, Wikipedia Is Sexist – That's Why It Needs You. 福布斯. April 26, 2013 [April 28,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6. ^ Filipacchi, Amanda. Wikipedia's Sexism. 紐約時報. April 27, 2013 [April 28,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7. ^ Filipacchi, Amanda. Sexism on Wikipedia Is Not the Work of 'a Single Misguided Editor'. 大西洋 (雜誌). April 30, 2013 [May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