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競爭制度

金融競爭制度(英文: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是以維護金融市場競爭為宗旨,以增強金融業競爭力為目標,以金融反壟斷為核心,以金融競爭性監管為手段,以構建金融安全防禦體系為保障,以調整金融產業結構為立足點,以規範准入、競爭和退出為客體,以保護投資人和金融消費者為重點的金融約束性規範[1]

金融競爭制度的功能

金融競爭制度的倡導者認為金融競爭制度的功能眾多。其在「十二五」期間向中國國務院進言時表示,在國際層面,維護金融市場競爭的制度準則已成為國際金融制度變革的重點。金融競爭制度因能有效抑制金融機構過度關聯,從根源上遏制金融機構「大而不倒」事件的發生而成為了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的重點之一,另外,實施金融競爭制度能有效抵制金融保護主義的肆虐。

對中國而言極具現實意義的是,有助於深化改革開放,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切實維護金融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合法權益,在保障國內金融安全的同時,激發金融業發展潛力,拓展金融業發展空間,增強國內經濟金融的國際競爭力,推進世界經濟朝着更加繁榮、更加和諧、更加包容、更加開放、更加均衡、更加平等、更加穩定的方向持續發展。此外,在國內層面,金融競爭制度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對於推動中國經濟合理的增長,對於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均將發揮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

  • 有助於通過確保競爭性金融市場的形成,為中國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動力支持,進一步強化金融業對經濟的服務功能;
  • 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路徑,在確保貨幣政策順利運行的同時,積極支持財政政策的實施,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有助於緩解由於經濟刺激計劃引發的通貨膨脹壓力,遏制內幕交易、操縱等行為催生資產泡沫;
  • 有助於打擊投機商實施串謀、固定價格等違法行為,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切實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
  • 有助於杜絕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業鼓吹泡沫,使房價能保持合理價位;
  • 有助於打擊資本市場存在的反競爭行為,促進資源性產品合理定價機制的形成;
  • 有助於提高金融資源質量,增強分配效率,防止信貸投向產能過剩及高污染、高耗能行業;
  • 有助於以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為入手點,與其他經濟制度形成合力,優化消費環境,增進消費意願,加快轉變到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
  • 有助於擴大就業,促進積極的就業政策得到貫徹和落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 有助於通過市場與行政的雙向調節,實現金融機構薪酬與其競爭能力的匹配,促進收入分配製度的科學化改革,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 有助於激發金融創新能力,進而帶動經濟社會整體創新能力的增強,推動將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早日實現;有助於優化金融產業的所有制結構,完善金融市場競爭機制,培育金融競爭生態;
  • 有助於調整合理的金融產業結構,隨後通過金融對經濟的造血功能來實現非金融類產業機構的科學調整;
  • 有助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通過立法明確金融競爭性監管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執法權,防止執法真空的出現;
  • 有助於提升金融監管協調效率,完善金融機構從市場准入到市場退出的制度規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 有助於明確國有金融資本的戰略布局,深化國有金融企業改革,提高國有金融機構競爭力,促進金融市場多元化、分層次發展;
  • 有助於緩解「三農」及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夯實農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基礎,為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 有助於深化政策性銀行的體制改革,促進市場定位更趨合理的銀行產業結構能早日形成;
  • 有助於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規範地方融資平台的市場行為,防範金融風險過度積累[2]

金融競爭制度是國際金融改革的新視角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競爭制度可以作為國際金融制度體系變革的全新視角。為此,有學者多次在巴塞爾銀行委員會(BIS)、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國際證監會等國際組織發表過制度改革評論[3] [4] [5] [6] [7] [8] [9] [10]

參考資料

  1. ^ 從「暴利」爭論看我國金融改革[永久失效連結]
  2. ^ 「以金融競爭促「十二五」科學發展」[永久失效連結]
  3. ^ Response to the CPSS and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the IOSCO's Consultative Report on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4. ^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f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永久失效連結]
  5. ^ Response to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nking Sector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System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3-04). 
  6. ^ Response to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f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Propos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30). 
  7. ^ Response to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n Range of Methodologies for Risk and Performance Alignment of Remuneration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30). 
  8. ^ Response to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n Pillar 3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for remuneration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30). 
  9. ^ Response to the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f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the additional loss absorbency requirement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30). 
  10. ^ Response to the Basel Committe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of 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 from Financial Competitive Regime Perspective (PDF).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