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羽鸚嘴

莺鹛科金色鸦雀属鸟类

黃羽鸚嘴(中國大陸、香港作金色鴉雀,學名:Suthora verreauxi),是雀形目鴉雀科的一種鳥類。[3]種小名是紀念法國動物學家朱爾·韋羅(Jules Pierre Verreaux)。分佈於臺灣[4]中國東南丘陵中南半島北部(緬甸東部、寮國中北部)[5]。常結小群棲息於山區常綠林的竹林密叢。十分活躍的喧鬧小群飛行快速,山區竹林和林區邊緣繁殖(海拔1000m以上),垂直遷徙。

金色鴉雀
指名亞種,攝於四川瓦屋山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鸚嘴科 Paradoxornithidae
屬: 黃羽鸚嘴屬 Suthora
種:
金色鴉雀 S. verreauxi
二名法
Suthora verreauxi
Sharpe, 1883
黃羽鸚嘴的分布範圍
異名

特徵

金色鴉雀體型極小,僅 10 公分左右,胸部為濃金黃色兼帶點栗色,喉部呈顯眼的黑色,但視乎亞種而有所不同,虹膜為深褐色,上咀灰色,下咀帶粉色,足帶粉色,叫聲為音調下降的「see...see...seeseep」聲。[6]

亞種

 
金色鴉雀台灣亞種
  • 金色鴉雀指名亞種S. v. verreauxi (Sharpe, 1883)):分布於陝西南部(秦嶺)、湖北四川雲南東北部。
  • 金色鴉雀台灣亞種S. v. morrisonianus (Ogilvie-Grant, 1906)):此亞種為台灣的特有亞種。
  • 金色鴉雀華南亞種S. v. pallidus (La Touche, 1922)):分布於廣西東部、湖南南部(莽山)、廣東北部(八寶山)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
  • 金色鴉雀瑤山亞種S. v. craddocki Vaurie,1959):分布於廣西北部(瑤山)。

註釋

  1. ^ 張萬福(1980)將本種歸類於橙額鴉雀[2]
  2. ^ 鳥類學家蜂須賀正氏、宇田川竜男(1951)將本種歸類於灰頭鴉雀[2]

參考文獻

  1. ^ Suthora verreaux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2.0 2.1 林文宏. 臺灣鳥類發現史. 玉山社. 1997年11月: pp.321–322. ISBN 957-9361-70-3. 
  3. ^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2.1 (Multilingual Version). [2022-10-11]. doi:10.14344/ioc.ml.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英語). 
  4. ^ Ogilvie-Grant, W. R. "Descriptions of new species of Bird from Central Formosa".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906, 16: pp.119. 
  5. ^ 約翰∙馬敬能, 卡倫∙菲利普斯, 何芬奇著.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pp.435–436, pl.112(1152). ISBN 7-5355-3224-1. 
  6. ^ 廖本興. 台灣野鳥圖鑑:陸鳥篇. 晨星. 2012年3月: pp.249. ISBN 978-986-177-563-0. 
  • Hachisuka, M.(蜂須賀正氏) & T. Udagawa.(宇田川竜男). "Contribution to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Part II"(臺灣鳥類研究 (下篇)).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1951, 4 (1–2): pp.1–180. 
  • 尹璉, 費嘉倫, 林超英. 香港及華南鳥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06. ISBN 978-962-02-0360-2. 
  • Craig Robson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Jordi Sargatal.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2: Picathartes to Tits and Chickadees". Lynx Edicions. 2007: p.318. ISBN 978-84-96553-42-2.